| 退出

“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山东华宇工学院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张兴华 张群 闫克信 发布时间:2021.12.1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近年来,山东华宇工学院将校园安全和师生身心健康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构建起领导带班、群防群治、师生联动、反应迅速的平安校园工作机制,实现了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无火灾安全事故、无校方安全责任死亡事故的“四无”平安校园建设目标。

立足“早”字,“防患于未然”

“现在,我们坐在监控室里就能看到校园里每一个角落,任何安全隐患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华宇工学院保卫处处长乔光成介绍。为实现安全防护体系全覆盖,学校建立了集校园车辆管理、门禁管理、消防管理等安全管理于一体的校园安防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分布在校园各个区域的2000多个数字高清摄像头就是智慧管理平台的‘眼睛’,从智慧平台管理中心就可以看到整个学校的即时状况,校门进出车辆、各干道的人员流动、学生教室、公寓楼层……全年每天24小时、全覆盖、无死角的监控,配备智能化自动报警装置,全面保障校园安全。”乔光成说。

华宇工学院平安校园建设立足“早”字,严格遵循“早研判、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早化解”六早原则,充分发挥校园安防体系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校风险预判能力。

“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压时双肘伸直,垂直用力。”在华宇工学院开展的急救知识培训现场,当地急救中心的王医生正在耐心细致地讲解着心肺复苏急救的每一个步骤。参加培训的同学是学校安全体系的“特殊”组织——校园安全文明自律委员会。他们来自各个学院,不同的专业班级,负责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掌握一定急救知识,以后再遇到突发事件就不会手足无措,而且学会急救知识之后我们也会将这些知识传达给班级每一名学生,对提高我们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变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一名学生干部说。

盯紧“严”字,“责任重于泰山”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我们每一名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每次签订安全责任书,身上都有重如泰山的感觉。”电气工程学院王平院长说,学校每年春季开学初,都要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会上由学校执行校长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据介绍,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之后,各二级学院也会召开师生安全大会,二级学院领导要与各班级辅导员签订责任书,各班级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也要签订责任书。通过这种形式,织就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责任网络,将全校师生纳入责任网,形成了学校安全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人人尽职的安全工作局面。

此外,华宇工学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特殊的“考试”,考核范围包括组织领导与责任体系、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政治安全与校园稳定等方面的8项一级指标,38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三级指标。这是学校制定出台的《山东华宇工学院安全文明奖评选办法》,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安全工作三级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安全工作考核指标,制定了本学院的考核细则,将安全工作都纳入辅导员考核和班级考核之内。

华宇工学院每年都会对各部门(单位)的安全工作进行考评,评选安全文明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正是这样的“考试”,将全校师生纳入到校园安全这场“大考”之中,每一位“考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交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落实“深”字,“生命高于一切”

“同学,不要冲动,辅导员老师马上就到了,有什么问题你先下来再说。”宿舍心理委员劝阻道,随后辅导员和公寓心理辅导站老师赶赴公寓楼顶处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定期便会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拟演练。这是华宇工学院“5·25”心理健康节其中一项活动,也是该校将平安校园做细做深的一项具体举措。

近年来,华宇工学院坚持“健康第一,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起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理性平和的校园氛围为目标,依托5·25心理健康节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两大载体,落实学校、学院、班级、宿舍4级心理预警机制,通过心理普查、心理排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4种途径的“124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确保了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学校还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做到了计划、课时、教师、教材、教案、测评、考核“七落实”。

“健康第一,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抓平安校园建设立足一个“早”字,盯紧一个“严”字,落实一个“深”字,开创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新局面。华宇工学院分管校园安全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挺进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张群 闫克信)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