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全学科阅读: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

——北京一零一中全学科阅读实践
作者:陆云泉 张晓玉 发布时间:2021.11.15
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杂志

[摘要] 全学科阅读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北京一零一中充分认识到全学科阅读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回应新课改更高要求及矫正学生阅读“偏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课题研究深入推进全学科阅读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及阅读效果评价,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建构了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指标和工具,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及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全学科阅读;育人方式变革

[作者简介] 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校长,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张晓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文学博士(北京海淀 100080)

育人方式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是其核心和关键。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无法支撑起素养培育的重任,需要用新的路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进阶。而阅读,尤其是全学科阅读是学科学习的必要路径,也是“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基于上述认识,北京一零一中将阅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引领各学科教师深度实践全学科阅读。

一、全学科阅读实践的路径与举措

全学科阅读实践以2019年申报立项的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中学全学科阅读指导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为依托。我们组建了由校长领衔、各学科组长牵头、130余名学科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共同体,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全学科阅读研究。在具体实施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开展全学科阅读现状调查,明确推进着力点

2019年初,我们通过对13个课题组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共回收123份问卷,各学科组人数的50%及以上),了解本校及教育集团内各校区学科阅读的实施现状,以及教师开展学科阅读教学的已有策略及现实困难。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各学科组教师对学科阅读的认同度高达90%,且都搜集了一定的学科阅读材料并融入日常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学科阅读资源相对缺乏,使用的阅读材料知识化严重,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育和中高考改革要求;二是阅读效果评价亟待加强;三是学科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有待凝练固化。

2.开展全学科阅读资源建设,优化学生学习资源

各学科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资源建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搜集整理优质资源,编写出版《中学学科阅读指导丛书》(12册),为全学科阅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依托和载体。当然,我们的学科阅读资源并不限于本套丛书,而是以教材阅读为起点,以拓展性阅读篇目及书目阅读为核心,以寒暑假阅读书单为补充的多元体系。

首先,教材阅读是全学科阅读的必要组成部分。全学科阅读在教材阅读的前提下开展。比如,数学学科围绕教材开展教材阅读、数学史及拓展阅读、考试阅读型题目阅读。

其次,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以丛书中1000余篇拓展性阅读篇目和50余本学科经典著作作为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科思想。各学科按照教材单元或主题推介优质阅读篇目,旨在提供教材学习案例,对重难点进行补充或拓展相关课外知识等,注重题材的科学性、典型性、真实性、趣味性。

各学科还推介了50本学科领域的经典名著。比如,化学学科推荐了《科学的旅程》《元素生活》《迷人的材料》《大学基础化学》等,其中《元素生活》就是对化学元素的漫画式表达,让学生手不释卷。历史学科推荐了《国史大纲》《万历十五年》《西洋史》等。这些名著有意义且有意思,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知学科魅力,把握学科思想。

再次,以初、高中推荐阅读书单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与写作。学校研发了初、高中推荐书单,包括《所罗门王的指环》等22本书籍。非毕业年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在寒暑假或课外阅读,阅读后撰写读后感或书评。

3.开展全学科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丛书编写完成后,各学科组开展了广泛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研讨,先后推出了57节研究课,探索出一系列学科特有及一般通用性阅读指导策略,充分彰显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和创新活力。

有些阅读指导策略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比如,数学学科的“新定义阅读”,历史学科的“三次序材料阅读”,英语学科的“文学圈”阅读等。有些则是一般通用性策略。比如,情境创设式、任务驱动式、问题解决式等,鲜明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情境创设式阅读指导策略重在创造真实而具有持续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亲历中体悟表达。政治组教师李杰在讲授传统义利观时,给学生提供了两段情境化阅读材料:一是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始终秉持“先义后利,薄利厚义”的原则经营;二是丰巢公司对滞留物品收费遭遇“封柜”风波。这两种情境都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过初步讨论后,学生分别扮演公司负责人、国家邮政总局相关领导、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最终在换位思考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这种情境创设真实持续,而且有情境复现体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还通过课例分析提炼形成了《学科阅读备课指导(7条)》《全学科阅读教学关注主题及细目》等阶段性成果。例如,全学科阅读教学需要关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节的设置”“阅读材料的使用”三个主题,在“阅读环节的设置”主题下,有“选择阅读材料发放时机”与“合理安排课堂阅读量”两个细目,在“合理安排课堂阅读量”下又分为“文史类”与“非文史类”。一般而言,文史类学科阅读量较大,非文史类学科阅读量较小,以1000字以内为宜。这些都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4.开展全学科阅读效果评价,研发过程性评价工具

阅读评价是教师学科阅读指导能力的基本要素,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也利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过程监控,更好进行自主阅读。我们在综合分析PIRLS等国际测评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阅读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认知,将阅读能力分解为“信息提取”“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反思评价”

“创新应用”六个要素,以之作为一级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化为代表不同发展水平的若干二级指标,构建了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框架,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例如,“创新应用”维度包含如下三个不同层级:能够基于文本信息,在内容方面做相应补充、拓展和发散;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将文本内容迁移应用到相关学科和领域,以解决新的问题;能够在文本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关联内容、形式和作品。

另外,我们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发了《一零一中学学科阅读研究课课堂观察量表》《一零一中学全学科阅读学生自评表》《一零一中学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表》等一系列量表,既是结果评价,更是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脚手架”或“导航仪”。

二、全学科阅读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1.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增强,学科素养提升,学习方式发生显著改变

首先,从显性的层面来看,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寒假,各学科组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要求任选一本撰写书评或读后感。各学科组共收集学生作品140篇。初二(8)班学生赵梓翔在《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读后感中写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学好数学的意义绝不在于考高分。数学是可以让我们在不占有任何实物、不参与任何竞争的情况下去获得精神世界更高层次享受的一门学问。”高二(10)班学生郝奕佳在《地球用岩石写日记》书评中写道:“此书之不凡之处,在于以精妙的比喻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可以让人提升地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全新的视角审视物种与自然,加深对世界及自身局限的认识。”

通过阅读,学生与学科学习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理解了学科价值,把握了学科思想,感受到了学科魅力。可见,学科阅读不只是单纯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学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动力,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

2.教师学科阅读指导意识和能力增强,指导策略凸显学生自主学习,日常教学逐步“从教走向学”

从教师层面来看,学科阅读教学成为各学科教师的思想共识及行为导向。学科阅读资源建设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阅读量,在大量阅读材料的筛选及编写中更深入理解和把握了学科本质,而且读本编写过程本身就是梳理实践经验、转化提质的研究过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显著提升。教师还及时将自己的实践反思转化成文,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

综上可见,北京一零一中的全学科阅读实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引发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学科阅读评价研究及跨学科阅读课程的实践,进一步凸显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育人导向,以期惠及更多的学校和师生。(陆云泉 张晓玉)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学全学科阅读指导体系建设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DBA19088)的阶段成果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20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