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新时代我国新医科建设的路径探析

作者:李凤林 发布时间:2021.04.0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新医科建设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教育强国战略要求。新时代建设新医科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基础性;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科交叉性;顺应科技变革趋势,增强科技融合性;重视人文精神培育,深化医学人文性;聚焦人类文明进步,突出医学贡献性。

[关键词]新时代;新医科;医学教育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了基本阻断国内疫情传播途径,基本控制国内疫情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特别是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生存方式带来颠覆性和变革性影响的背景下,从培养医疗人才的角度,反思新时代如何建设和发展新医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建设新医科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新医科是一个广义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高等医学教育顺应新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建设新医科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健康中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教育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新医科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专业的发展是新医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工程。健康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支撑,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部分。新医科建设以现代科技发展为支持,促进医学教育体系适应医学学科发展规律,探索医教产研融合模式,反映了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新医科建设体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医疗卫生体系是国家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高科技医疗技术、世界前沿性医疗问题研究、高层次医疗队伍建设、创新型医疗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创新型发展战略的驱动。加强新医科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三是专业新, 医工理文融通,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 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新医科建设既体现在理念、技术、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创新,更需要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医科人才。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建设新医科是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应然选择,也是创新医疗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新医科建设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教育强国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新医科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全球竞争力。新医科建设作为提高医学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教育体系的重要选择。建设新医科,既是完善新时代我国医学发展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新医科建设面临现实困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健康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对卫生事业有了新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新任务。因此,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许多现实困境。

要增强人才培养创新性。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主要由以五年制为代表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终身医学教育三大板块构成。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授课模式,教育内容存在着以学科为主的板块式教学,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衔接性,在医学知识的传授上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要加强学科专业交叉性。目前,我国的医学设置强调独立学科性,在设立临床医学外,还设置了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病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医学学科与理科、文科、工科依然存在学科专业壁垒,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不够。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还未开设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医学学科专业建设上,我国面临着医学与其他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性不够的问题。

要提升新兴科技融合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既精通医学又懂得最新科技的能够引领时代的卓越医学人才。尤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提升诊断准确率,缓解医务人员不足困境以及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疾病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中,医学与新兴科技的融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要加深医学教育人文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及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交互碰撞,社会上出现了思想意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以及科技主义泛化、精神生活物质化等现象。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滞后等不良倾向,而医学学生又普遍存在重视专业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储备;重视职业技能学习,忽视综合素养培育等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医科教育在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队伍方面的医学教育人文性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新医科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疫情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特别是要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反思,对建设新医科,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基础性。新医科建设既强调以理论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研究,也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研究。“大医学”“大健康”的理念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搭建“政 产 学 研”多要素于一体,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推广等一体化研究体现在新医科建设中,优化培养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深化基础性研究是新医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医教融合、科教融合以及医疗教育卫生体制的融合,不断开发创新型医学科研实践基地,建立医学仿真模拟实训实验室,强化医学基础性研究,强化医学学科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前沿性。

二要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科交叉性。医学教育理应成为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现代化医学教育,就必须强调多学科性,医学是多学科的综合,不仅是自然科学,而是以科学为基础和主要原则的科学,实际上涵盖了很多人文、工学等学科的内容。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时代的经验医学时代、工业时代的实验医学时代,现代社会的现代医学时代。医学模式正在从传统机械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转变。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是新趋势。而新医科具有创新性、引领性、交融性、发展性和跨界性,新医科需要实现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医学模式转向以医学学科与文、理、工等其他学科交叉为支撑的医学模式,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要顺应科技变革趋势,增强科技融合性。新医科需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时代所需要的医疗人才。在现阶段,新医科建设需要融合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最新科学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课程,引入沃森(Watson)系统类似的人工智能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展示与培训。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要开设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专业,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生物分析技术开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精准医学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导向,以临床与基础结合,建立个人生物信息港,形成疾病资信网络,以驱动因子为线索科学地分类及诊断疾病,针对驱动因子发展治疗手段及设计治疗方案,实现基于分子靶向的精准医学,预防及治愈疾病。精准医学依赖生物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强调诊疗的精准性。转化医学强调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转化为诊疗技术或者医药产品,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联系与转化循环。智能医学则强调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入医疗领域,为人们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及可持续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四要重视人文精神培育,深化医学人文性。新医科强调的是“大医学”“大健康”观念,这就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基础知识以及研究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人文素养关系到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影响到国家的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学是服务人的健康和生命需求的科学,人文素养的积淀对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医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人文课程实质是为医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塑造灵魂、提供方向。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核心的部分, 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精诚合一是医学精神的精髓。“医者仁心”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重视人文精神培元,深化医学人文性就是要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医疗人才。深化医学人文性使医疗从业者不仅应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学技能, 还要兼备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为祖国拼命,成为最美“逆行者”,这种舍己救人、救死扶伤、人间大爱应当成为新医科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启蒙。

五要聚焦人类文明进步,突出医学贡献性。新医科以追踪国际医学前沿为目标,致力于解决制约医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新医科建设需要立足国际医学研究前沿,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彰显中国特色,真正为人类医学事业贡献新的中国力量。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聚焦人类科技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体系。同时,突出医学研究前沿性,不断提高我国的医学研究能力、医学创新能力以及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为全人类的医学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新医科建设要瞄准世界医学前沿、世界医学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世界医学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性医学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医学应用性研究,突出医学前沿引领技术,为人类医学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AKS009)、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8ZDL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凤林,单位:武汉大学】

原载2021年第3/4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