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高师院校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的战略定位

作者:史秋衡 孙昕妍 发布时间:2021.02.23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兼具基础教育之基础与民族教育之起点的关键身份,党和国家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加速驶入“快车道”。据2019年《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8年间西部地区幼儿园总数增加了127.5%,新疆、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1]。但由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现有幼儿园建设规模与数量还不能满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需要[2]。同时,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扩张速度相悖的是,学前教育师资补充跟不上、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补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短板”,解决师资培养问题是核心。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国家及民族地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与高素质师资队伍的主要阵地。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也指出,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要形成教师培养补充长效机制,并鼓励、引导各地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向民族地区倾斜[3]。面对民族学前教育现状和国家赋予的使命担当,高师院校亟待明确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的战略定位。

扎根民族沃土,焕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生命力

我国师范教育开设之初,便是面向服务与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问题,是为基础教育“造血”的动力源,这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意义更甚。多民族、欠发达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长期特点,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人才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当地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师资培养培训,高等师范院校责无旁贷。

一方面,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的“母机”,以其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与专业优势,造就了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为各地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扎根于民族沃土的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及其学前教育专业,更是肩负着直接为当地学前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使命,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605所院校开设了师范教育,其中高师院校数量占比33%[4],更有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省部共建高师院校直接办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学前教育专业为当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贵州省2010-2018年共新增公办幼儿园教师40000余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6倍之多[5],开启了学前教育的“逆袭”之路。而这,离不开贵州师大等当地师范院校以及全国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支持。

另一方面,除直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与教师队伍外,高师院校也是国家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项目的主要承接单位,对我国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发展发挥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在“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要持续实施“国培计划”以重点支持中西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化培训,助力提升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教师和校长的教学与治校能力。作为落实“国培计划”的高师院校,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不言而喻。

深化专业建设,保障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与特色

“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并办好学前教育专业”[6]是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与规范发展的重要意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质量的高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底子薄、欠债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在扩充民族地区幼儿教师队伍数量的基础上,更要完善其教师专业培养体系,提质培优、以质图强,这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开启以高师院校为主体的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建立起涵盖基础教育三大阶段,囊括专业建设质量基本要求、合格标准、卓越标准三级监测标准的专业认证体系。实施学前教育三级专业认证,成为规范和深化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质量水平,保障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有效举措;专业认证结果也关乎一校未来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生源吸引等方面的优势获取。

据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各高校共有62个专业(含2016—2017年26个试点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第二级认证;2020年全国各高校共有159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其中西南大学等18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第二、三级认证,其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与毕业生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对标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教学、合作实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距离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仍有差距。

对此,各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以国家标准为引导,理顺自身专业建设思路,在保证规范性的基础上提升办学水平,深化专业办学特色。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借鉴他校成功经验,努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质量。一是坚持从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办学方向,重视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与多民族文化特点的融合,加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与当地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力度,真正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教师队伍。二是加强“双师型”民族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兼备幼儿保教知识技能与班级管理育人能力,以及民族学前教育领域专业理论知识与研究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同时服务于当地学前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

坚定政治站位,支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国家繁荣富强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国家教育事业的“交汇点”“接合部”,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阶段中的奠基性、启蒙性赋予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它关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教育在基础教育根基阶段的有效体现,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强国家认同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天然使命和关键任务。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处在语言、认知、行为、态度、价值观等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知识启蒙教育,孕育民族团结基本意识,在幼儿心中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对于日后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国家统一的全面认知,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具有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

学前教育教师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及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水平主导了幼儿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对于幼儿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高师院校尤其是扎根于民族地区的地方高师院校应当“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8],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在培养与培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多途径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国家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基本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统一的观念,将打造一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其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目标与责任。

升华战略地位,打好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之基石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开篇点题,“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9];《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10]。在国家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下,学前教育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被一再重申,走好终身教育的第一步成为学前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

首先,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动力与基石。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系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有利于从多维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的养成与社会化发展。同时,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与生活教育结合最紧密的时期。《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1]。家庭、社会等非正规教育机构的影响伴随个体发展的一生,为幼儿园的正规教育起到了有效补充作用,对于幼儿的长期、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关于“教育覆盖个体发展全过程、一切方面”的基石。

其次,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终身学习与教育理念为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一方面,终身教育理念凸显了学前教育的地位与重要性。以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科学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想强调,幼儿阶段的学习经验对成年后的发展有着持久而直接的作用,学前教育是个体未来发展的基础、终身教育的起点,它的影响将伴随人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保障。教师是落实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的工程师。终身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与师生关系的彻底变革,学习者的需求与特点是终身学习社会中教与学的基点,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不断的支持以激发个体潜能,满足学习者需要。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交流互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幼儿的榜样;也要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不断提升保教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研究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需要。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是国家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以学前教育为起点、以全国人民为对象,实现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势在必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造血”站、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基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补齐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短板”,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规模与质量,应当上升至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追求与战略高度。一方面,积极培育学前教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及能力,做好儿童发展与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者、研究者,以及合格的幼儿成长引导者。另一方面,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教育,为当地幼儿园提供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与培训服务,尤以铸牢师德涵养与教育情怀贯穿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始终,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持续发展。

结语

学前教育教师肩负着发展一地幼儿教育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使命。高师院校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以及开展教师教育与社会服务的职能责任,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以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扩大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不断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与民族特色,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以服务于民族学前教育发展增速提质,让所有幼儿都能享有平等、优质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8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9(05):867-872.

[2] 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EB/OL]. (2016-11-07) [2020-01-05]http://jyt.guizhou.gov.cn/zwgk/xxgkml/ghjs/zxgh/202011/t20201123_65341608.html.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5):25-32.

[4] 朱旭东,赵英. 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第一资源”[N]. 中国教育报,2019-11-21(06).

[5] 景应忠,朱梦聪. 贵州学前教育逆袭之路[N]. 中国教育报,2019-04-07(1).

[6] [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33):29-35.

[7] 杨胜才,赵继伟.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学习时报,2017-11-27(004).

[8]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J].中国民族教育,2019(11):4.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Z1):2-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史秋衡系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教育学院院长,孙昕妍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史秋衡;项目批准号:20ZDA070。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2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