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冯远征 :终究有个东方舞台梦

作者:惠娟 发布时间:2021.02.04
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杂志

他是《傻冒经理》里的“麻杆儿”,是《百花深处》里的“苏长亭”,论跑龙套,他在电影《天下无贼》里饰演的“娘娘腔劫匪”,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就能让人印象深刻;论当主角,他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塑造的“安嘉和”,至今都是观众心中心理扭曲、暴力对待配偶的男性的代称。他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从话剧舞台到电影电视剧,从现代角色到古代造型,冯远征能够在不同角色和风格之间自由转换。熟悉喜爱他表演者众,但了解他昔日留学经历的人却不多。实际上,那段德国的求学岁月不仅为他日后的表演形式打下基础,更是很多故事的开端。

6666666.png

德国老师“求”来的学生

如今佳作不断的冯远征,演艺事业的开端却并不顺利。长相既不符合当时对正面形象要“浓眉大眼”的传统要求,又不具备做谐星、丑星的特质,就连导演第一次选他出演电影男主角,理由都是“需要一个看起来不像演员的演员”。“没有特点”把冯远征挡在了北京电影学院门外,所幸一年后他被北京人艺相中,开始了话剧演员生涯。

在网上搜索冯远征的履历,很容易就能查到“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的内容,但估计很少人知道,这“应邀”二字背后有多少曲折和故事。

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正是中国人打开眼界广泛吸收外国经验和技术的时代,演艺界也不例外。此前,中国的演员普遍学习借鉴的是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1986年德国格洛托夫斯基流派名师露特·梅尔辛的到来,给冯远征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前著名导演林兆华赴欧访学,对露特·梅尔辛的学生表演训练大感兴趣,回国后就建议时任北京人艺副院长于是之,要为冯远征所在的新生班聘请这位教授,传授一些不同以往的东西,于是之欣然应允。

露特·梅尔辛在北京人艺的第一次访问和教学只有一个多月,却两次“求”冯远征,希望他能到德国深造。奈何好不容易考上北京人艺的冯远征认为没有轻易离开的理由。露特·梅尔辛二访北京人艺时再次发出邀请,冯远征依然没答应。1987年暑假,露特·梅尔辛第三次来华,面对正在热恋中的冯远征,她又用来德国办婚礼为“诱饵”,终于说动冯远征“考虑一下”。当一位真正的师者,在遇到自己心爱的、迫不及待想要倾囊相授的学生时,能够表现出的真诚,露特·梅尔辛给出了教科书似的范例。

1989年,急于摆脱熟悉的环境、从失恋痛苦中逃离的冯远征终于想起了德国老师的邀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上了留学德国之路。

“柏林一大闲人”也堵心

甫到柏林,接触过当地的表演艺术训练,冯远征立刻就后悔了,不是后悔来德国,而是后悔来晚了,后悔自己此前为何如此任性。当时已经27岁的冯远征混在一群20出头的年轻人当中,时常被他们的青春气息和活力所震撼。情景表演训练时,面对导师给出的题目,已经接受过一些表演训练并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冯远征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总感觉自己在想象力上逊人一筹。“都是在以前的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道具只有简单的一支花,当地的年轻学生可以想象出一个非常生动的场景,并通过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果在导师第一次邀请的时候就能来,肯定能学到更多东西。”眼界一下子被打开的冯远征忘情地投入到对格洛托夫斯基流派表演的学习和体悟之中。“幸好我还是来了。”

幸好你来了。接受新事物,拓宽新视野,激动的不仅是冯远征,还有她的导师露特·梅尔辛。冯远征在表演道路上的成长,让她看到了不同流派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碰撞交融后擦出的火花,正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呈现燎原之势。她为冯远征提供食宿,甚至还有每个月800马克的基本生活费,就是希望冯远征可以不为这些世俗所累,能够专心投入到对表演艺术的研习之中。

没有后顾之忧的冯远征,过着那个年代中国留学生少有的优哉游哉的异国求学生活。每天除了学习表演就是喝喝咖啡,或者给其他中国留学生帮忙,赢得了“柏林一大闲人”的雅号。好在这样略显颓废的日子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冯远征决定搬出德国教授的家,开始自力更生的生活。惜才如命的露特·梅尔辛担心有了生活压力的冯远征表演事业会受影响,为了不让他去打工,便联系了一家剧院让他去做演员。

很快,凭借天赋和实力,冯远征在德国舞台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事业似乎可以就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或者也可以不当演员,留在德国做其他工作,维持生活并不困难。留下的理由有千百个,但唯一不自由的是心。一次,结束演出的冯远征像其他当地演员一样,在剧场旁边的酒吧休息,一个德国人突然走过来,用不太友好的语气问他:“你是不是日本人?”得知冯远征是中国人,来德国学习表演,并已经站上德国的舞台,对方的情绪更加激动:“中国人来德国当演员,你不觉得自己抢了德国人的位置么?”

后来,冯远征才知道对方也是一名演员,但多年没有得到演出机会,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这件事给冯远征带来很深的触动,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的意义。但已经离开祖国这么久,回到国内,回到北京人艺,还会有自己的位置么……“生存还是毁灭”式的灵魂拷问让冯远征纠结了半年之久。最终,想要做演员、想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舞台的强烈渴望战胜了一切。

不错过每一个小角色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问题的影视作品,在2002年一经播出就火遍全国,其中对“安嘉和”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甚至让冯远征的形象一度成为心理扭曲,控制欲、占有欲强,喜欢对女性实施家庭暴力侵害的男性的“标准照”。这时距离他决定回国已过去十余年时间。

“板凳需坐十年冷”,这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勉励,同样也是对艺术工作者的鞭策。1991年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冯远征都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还有几年无戏可演。但在德国学习生活的经历让他养成一种习惯,不放弃每一个机会,认真做好小事,即便跑龙套也要让这个角色闪闪发光。

1996年,冯远征尝试再次回到北京人艺的舞台。为了证明自己依然能够胜任演员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接下《好人润五》这出戏里市容监察员、农民工和技术员三个不起眼的龙套角色。正是这三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让他的表演能力再次得到认可,也接续了他的演员之路。

冯远征说他其实很喜欢小角色,享受跑龙套的过程。演分量重的角色或许有很多模式和规矩可循,却也意味着更苛刻的要求和更沉重的包袱,小角色则能给演员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演好小角色,让它在舞台上发光,你的能力自然就会被认可。”冯远征始终坚信看清自己、找准个人定位的重要性。“出国前我已小有名气,但在德国我就是一个没人认识的普通艺人,一切要从头开始。”回到国内,冯远征依然从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开始。“只要认真对待,机会一定会来,但这必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现今早已在北京人艺挑大梁的冯远征,感觉头上的“天”开了。关照自己的前辈已经老去,更多的年轻人在成长,现在是自己担负起责任的时候。这份使命感不仅来源于北京人艺,还有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理想。“当2016年我们带着《知己》去圣彼得堡演出,俄罗斯观众看懂了中国话剧,长时间起立鼓掌的时候,当我们带着《司马迁》再赴圣彼得堡,一票难求需要加座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当初回国的选择太对了。”在冯远征看来,让世界认识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在德国无法感受到的。”

《神州学人》2020年增刊第2期

本期增刊执行主编/主笔:惠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