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郑州财经学院: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一同酿造“思政味儿”

作者:李见新 杨建伟 李晓培 发布时间:2021.02.02
中国教育新闻网

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高校实现课程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结合专业课特点,挖掘课程育人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感染力?在郑州财经学院,学校统筹多部门联动,启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探索,思政课教师协助专业课教师一同挖掘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一同酿造课程“思政味儿”。

推出思政示范课:让专业课教师感受“思政味儿”

“听了一节原汁原味的思政课,我发现体育课堂中处处蕴藏着思政元素,马院老师为我们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明确了方向。”在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示范课后,体育教学部的马元伟老师深受启发。

要改变在专业课上“硬塞”思政元素、硬性“灌输”思政内容的课程思政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让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体现真正的思政味道。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精选一批政治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经过研究磨课,在全校推出思政示范课。“文化自信”“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行”“价值观”“中国梦”4个示范课专题陆续在全校教师中开讲,引领广大专业课教师感受真正的“思政味儿”。

两年来,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快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实施思政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构建了“5+1+X”大思政课程体系,让思政课真正发挥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作用。

“一对一”帮扶:共同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会计学院开展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接工作座谈会上,对接组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洁辉对“何为课程思政”作出解释。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对接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由1名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2名专职教师组成的13支对接小组,一个小组对接一个教学院(部),通过研讨交流、协同备课,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与专业课教师一同梳理挖掘课程中潜在的优秀思政元素。

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接工作,既有效帮助专业课教师找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让思政为专业课程导航;同时,在与专业课教师研讨交流中,思政课教师也深入领会到各专业特点及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接地气。

创新载体: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

一门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创作灵感更加多元,创作作品更有生命力,专业学习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在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的“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上,视觉传达本科专业的何晓晴同学在发言中给出了答案。成果展上,一件件设计精巧、文化意味十足的素描、海报、模型作品,折射出艺术设计思维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的完美交融。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在课程教学,关键在教学资源开发。郑州财经学院各教学院(部)、教研室在修订完善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把开发教学资源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不断创新课程思政载体。

近日,在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建设名单中,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位列其中,加快了学校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的建设步伐。此外,学校还通过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申报项目,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搭建多样化课程思政载体,实现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杨建伟 李晓培)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