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帮扶安康市镇坪县白坪村脱贫工作侧记
作者:冯丽 张中旺 马文静 发布时间:2021.01.13
中国教育新闻网

有着“鸡鸣一声听三省”“一脚踏三省”之喻的白坪村位于陕西省最南端的安康市镇坪县,那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从2014年起,在原有帮扶基础上,一届又一届西安外国语大学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扑下身、扎下根,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使这个曾是镇坪县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迈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完善民生设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要想富,先修路。白坪村临崖傍河,村民的房屋和土地散落在高山陡坡,耕种收割全靠肩挑背扛,上山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遇到雨雪天气,两脚稀泥一身滑,生产生活非常不便。西安外国语大学协调资金为白坪村修建了2条约5公里的“产业路”,不仅盘活了沿线土地,群众的出行也更加安全方便。

得益于产业路的修建,返乡青年刘易阳回村流转了500余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仅仅2年时间,通过园区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就带动20余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增长1000元以上。贫困户余其武年近50,因为家里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一直单身。产业路修好后,他开着三轮车山上山下跑运输,有时候几天就能赚1万多块钱。如今经人介绍,老余找了媳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西安外国语大学还先后协调资金为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造了饮水设施、修缮了通村吊桥、新建了爱心菜园和爱心猪场、扩建了白坪村党群活动中心,通过完善民生设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培育特色产业,充实群众的钱袋子

之前的白坪村在产业方面是无技术、无主体、无规模,产业发展滞后。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认真研究,因地制宜,把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帮扶重点。

贫困户潘明海以前因生活所迫,在山西、河北下煤窑、做小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收获甚微。驻村干部根据其个人兴趣和当地产业特色,决定帮他发展中蜂养殖。学校投入启动资金帮其购置蜂箱,邀请专家进行培训,现在潘明海已经成为养殖中蜂300箱,年收入近20万元的高质量脱贫示范户。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其他4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中蜂养殖。

经过持续帮扶,西安外国语大学先后在白坪村帮扶建立了果树种植园区、土鸡养殖场、中蜂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每年定期开展产业技术培训,逐步形成起“帮扶建立、指导运行、技术保障、协助销售”的全链条帮扶体系,不断激发乡亲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开展思想扶贫,提振群众的精气神

过去,白坪村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过着“靠着南墙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日子。驻村书记精心筹划,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开展新民风建设提升工程巧治顽疾。

“我不会等靠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得来的才最踏实。”贫困户王群的致富事迹在全村广泛宣传。几年前,王群从外村嫁到白坪村,看到家徒四壁、屋顶漏雨的家,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她一边让丈夫进山采药售卖,一边在家喂养了十几头生猪。几年过去,家里盖起了漂亮的三层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像这样的先进典型,西安外国语大学在白坪村共表彰了6位,还选出了8户“五净家庭”。

西安外国语大学还建立爱心书屋,开设新民风大讲堂,挖掘凝练家风家训,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管护机制,积极开展广场舞、象棋大赛等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村里大学生举办集体升学礼,累计发放15.5万元助学金等,不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随着镇坪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白坪村也告别了贫困,并成功创评“新民风建设红旗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冯丽 通讯员 张中旺 马文静)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