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成都一小学研发体育评价APP 为学生开具“运动处方”

作者:倪秀 发布时间:2020.11.18
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看到《意见》后,成都市实验小学体育组的老师们兴奋了起来,一方面因为《意见》的印发必将让体育教育发展得更好,而另一方面,则源于他们正在做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找准了方向,与《意见》的要求不谋而合。

“我们研发了一款‘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明年开学就能上线使用了。”成都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何国强介绍说,通过该APP,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体育考试成绩、日常锻炼情况都能在平台上记录并展示,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的锻炼情况。同时,老师还会在平台上开具“运动处方”,上传相关微课,便于学生在家练习和家长指导。而后期,该APP还将与卫生部门的学生体检数据平台联通,及时给出学生的膳食建议和健康提醒。

让体育评价变得可观可感

“体育课时常有‘放敞马’的现象,实际的效果也很堪忧。”实验小学校长李蓓说,大家都知道学校体育课的重要性,但孩子们的体育课究竟上得如何,每个学校或者班级都参差不齐。

何国强曾经就是一线的体育老师,20多年的体育教育生涯他发现体育课“放敞马”的源头在于评价机制,没有过程性的量化指标评价学生日常课堂,也自然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变得不那么科学合理。如今,何国强分管体育教学,他决定将他多年来的想法付诸实践:结合信息技术,开发一款评价学生体育素质的APP。

李康,是2年前入职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也是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研发的深度参与者。2年前,作为新手第一次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各种状况让他应接不暇,原计划的课堂训练和项目自然难以实施。后来,李康和学生一起约定了体育课上使用的“雅币”,学生可以用代币要求老师训练什么项目,或者申请休息几分钟等等。“代币机制的根本还是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改革。”结合APP的开发和教学岗位,李康申请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市级课题,目前已经顺利立项。

据悉,该APP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进入“教师端”,上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如果有迟到、旷课、课堂表现不佳等行为,会相应地减扣分数;相反,如果在课堂上锻炼认真,则可以加分。当学生和家长进入“学生端”后,有可能看到老师推送的运动视频。比如学生掌握不了跳绳技巧,或者体前屈的姿势不对,老师就会有针对性地推送视频,让学生可以在家期间加强锻炼。

李蓓说,目前,小学体育学科素质评价存在标准不完善、评价内容较为单一、标准不明确、标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而实验小学学生体育素质APP的研发,就是该校探索的一个解决这些难题的抓手,希望最终能实现对学生体育素质评价的可观可感。

真正保障学生“健康第一”

“曾经体育老师总是调侃,‘体育很重要,忙起来就不要。”在何国强看来,体育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服务的,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重要。而在现实中,仍然存在部分老师和家长一味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体育锻炼。究其原因,除了评价指挥棒以外,还因为家长缺乏专业能力对孩子的运动项目和膳食提出科学的指导。

在“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里面,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提出“膳食建议”,供家长参考。而更重要的是,教师会根据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定制专业的微课视频,推送到“学生端”,相当于为每位学生开出定制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今年1月,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从 2019 年秋季入学起始年级开始执行,包括体育与健康学科评价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两个部分。结合该《指南》,实验小学在APP里设置了学习态度、健康教育知识、运动技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后作业、体能6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在日常体育课堂中进行过程性评价,根据6个维度的得分从而生成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如果学生上一堂体育课,身上都没有出汗,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何国强说,每次巡课,自己都会观察孩子的身上有没有出汗,这是一个最直观的评价。而以后,则希望借助“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价”APP,实现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客观、科学评价,引导老师和家长重视体育课程,真正保障学生“健康第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倪秀)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