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湖北200多位教师举家“组团”援疆

作者:吴险峰 发布时间:2020.11.18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吴险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援疆人……湖北对口支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1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援疆教师压茬接力,薪火相传,用自己怒放的生命,点亮边疆各族孩子的希望,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华章。

从湖北黄石到新疆博州阿拉山口,直线距离4000公里,正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湖北援疆教师黄永福到阿拉山口工作近两月,正在逐步适应这里的生活,他对阿拉山口最大的感受就是风大,人少。处在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的豁口,这里每年刮8级以上北风的日子超过150天,经常吹得人走不动路。当地人戏称:每年只刮一场风,但从春刮到冬。比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作为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市常驻人口仅万人,走在路上往往半天看不到一个人。白天上班和孩子们在一起还好,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坐家中,风沙拍打着门窗呼呼作响,孤独寂寞感油然而生。风停云散之夜,看明月出天山,翘首南望,满满的都是对家人的思念。宜昌土家族教师向畅在博州特殊教育学校支教两年半,她说,有次在当地同事家做客时,一位蒙古族朋友唱了一首《鸿雁》,歌声响起顿时勾起思乡之情,想到留在家乡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热泪夺眶而出。

湖北是最早实施教师“组团式”援疆的省份。现有228名援疆教师中有这么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组团”来援疆。目前有12对夫妻教师在博州支教,他们相濡以沫,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在边疆绽放。在博州实验中学任教的湖北大悟思源学校的毕芳冰老师是最特别的一位,她带着自己的爱人,3岁和1岁的儿子,还有婆婆,一家三代五人组团援疆。她说,我们县历来都是从最好的学校选最强的老师援疆,今年县里要选派一位中学地理老师,校长征求我的意见,作为地理专业教师,到新疆来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家庭困难摆在那里,两个孩子都很小,需要人照顾。爱人开店做生意也不能离开,如果家人反对,我就来不了了。没想到平时话不多的爱人只说了一句“一切随你”,关了收入不错的门店,还给婆婆做工作,带着孩子和我一起来到这里。来疆快两个月了,我爱人每天早出晚归靠打零工有点微薄收入,但仍无怨无悔支持我,我很感谢他。

2009年,湖北实施“名校嫁接”工程,让全省最好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来博州办分校,这是最早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的学校,目前有33位湖北老师在这个学校支教,该校一本升学率从去年的48.2%提高到62.1%。今年是孙红霞老师在该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2018年在第一次援疆三年服务期满后,她主动申请再干一届。她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第一次报名援疆还有点小冲动,但三年的援疆工作已经让我的生命得到了重生,2018年3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和各族孩子、家长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我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博州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再援疆三年。由于我是高三年级班主任,今年1月我没有回武汉过年,因为疫情阻隔,部分老师不能按时返疆,我一个人承担2位老师的工作量。经历过这些事,我真正懂得了“家国情怀”四个字的含义,我觉得把我带的班级和孩子守护好,就是为国戍边,就是我这一辈子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能够做到的最自豪的事情。此生无憾无悔!近5年来,湖北省先后有尹才华等5位老师志愿调入博州工作,直把他乡做故乡,从三年援疆变成长期建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追梦人……正是有无数尹才华、孙红霞、毕芳冰、向畅式的援疆教师和家人无私奉献和付出,“上学找湖北老师”已经成为博州父老乡亲口耳相传的口碑,博州50万百姓对湖北教育援疆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更持久。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