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普通下午,山东省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利用VIIRS星监测到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有一处秸秆焚烧疑似火点。监测员张文华立即发送火点快报,信息详情几分钟上报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这个场景就是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孙林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之一。
2006年,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的孙林成了山东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他的博士专业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
“通俗地说,就是研究图像信息,不同的图像数据普通人看来可能是一张灰色或者彩色的图片,但我们看来这可能代表一个个着火点、一片片污染源。”孙林向记者介绍他的研究内容。
如何将所学专业应用到生活中去,将高大上的卫星遥感实现“接地气”的科技成果转化?孙林团队的研究生这样向记者描述:同样一份卫星数据,普通人可能看着杂乱无章,但是科研人员需要通过建模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判断哪些地方起火,哪些地方有水……有没有误判?准确率高不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模型计算经常会导致结果的严重偏差,在现实生活中误差大了根本没法应用。孙林表示:“减小误差提高预判精准度是实现应用的关键门槛。”
在孙林看来,能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是学习的最大价值,“论文在纸面上不如落在大地上。做科研就是这样,当我们把所研究的东西变成实实在在造福社会的技术的时候,才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遭遇过很多次失败,但孙林看来:“挫折都是暂时的,付出不一定马上有产出,但一定会有收获。”最终,市场对孙林科研团队成果敞开了大门。承接国家气象局项目,用科技为“风雨雷电”把脉画像;承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项目,用卫星数据守护绿水青山;承接青岛市即墨区、黄岛区水文局项目,用技术服务家乡一方水土……
一项项科研成果越来越接地气,转换到了人们生活中去。
孙林告诉记者,他的团队除了研究如何让遥感卫星数据真正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还把目光投向企业生产中-----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家电制造领域应用、电子制造领域应用、包装及其他领域应用……
“分析卫星图像数据是研究图像信息,同样是研究图像信息,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技术放在企业生产线上,就可以通过分析图像数据来判断机器生产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孙林向记者介绍“机器视觉业务”。
在汽车生产线上,车门位置的喷码都由工人根据不同车型选择不同模板进行喷印,极有可能发生喷错现象,通过人工检查浪费人力,也容易发生误判。通过应用孙林团队的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喷印内容,发现错喷立刻报警,既节省了人力又及时减少损失。
汽车内饰板上的锁扣、弹簧、条形码标签较多,经常因为工人的遗漏,造成后续生产上的不便,因此需要一个检测流程对内饰板上的锁扣、弹簧、条形码标签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丢失。山东科大的科研技术现已应用到多个汽车生产车间。
电视机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的传统方法为人工检测,由于人的视觉疲劳,会出现错检的情况。又是山东科大研发的技术,实现快速在线检测,自动操作软件,现已应用到电视机生产车间。
工业生产中,需要对产品中印刷的条码进行检测,确保可以从印刷的条码中准确的识别出条码内容,特殊的材质以及复杂的场景致使传统的检测方法可靠性差,效率低。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孙林带领公司研发了条码编码识别系统,并用于对特殊材质、复杂场景下条码的实时检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通讯员 任波 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