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粤桂扶贫协作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蔡讛琳 发布时间:2020.08.18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微信图片_20200818133417.jpg

(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全景。邓英 摄)

广东省深圳市对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开展扶贫协作,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罗城·深圳实验小学作为深圳对口河池的扶贫协作项目之一,在粤桂协作办帮扶下,在罗城县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亲切关怀下,通过全体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顽强拼搏,按照预期目标于2018年9月1日如期开学。

易地搬迁户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罗城县政府致力于为贫困群众摘穷帽、断穷根,决定把偏僻山区的贫困人员移民搬迁至县城。2018年,罗城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仫佬家园”入住率不断提高,县政府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全力保障搬迁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决定在仫佬家园内配套设置一所小学。在粤桂协作办的帮扶下,罗城·深圳实验小学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学校大门、教学综合楼、运动场、围墙、学生食堂、录播直播室等硬件设施。学校总占地面积30亩,2018年8月竣工,2018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接收仫佬家园2560户移民搬迁户和周边居民的子女就近入学。这对优化县城学校布局、破解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深圳市福田区还给予人才支持,派出教师团队挂职任学校领导、开展支教。

开学后,学校安排专人帮助就读学生办理转学手续,实现了搬迁户子女入学不漏一人的目标。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学校领导班子积极采取措施,确定搬迁户子女入学后的帮扶教师,落实帮扶责任,让搬迁户子女充分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截至2020年春季学期,在校学生1175人,贫困户子女810人,占比68.93%;易地搬迁学生692人,占比58.89%;教学班级22个。

秉承“沐·新”文化理念,建设高起点新型学校

努力打造学校文化。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根据学校环境,学校让学生自己设计校园吉祥物“欢欢”、爱心墙、蕙园、梅园,巧妙地把仫佬族元素和深圳元素高度融合。同时,学校开办以来一直努力打造“沐·新”文化,其中“沐”是“仫”的谐音,代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新”是创新,代表深圳的科技与创新。“沐·新”是沐浴雨后阳光的新生,更是一种希望。沐,是洗涤,有润泽或受润泽之意。沐德为天,沐地为生,沐和为道,沐道为人,沐人为心,沐心为性,沐性为水,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即学校德育洗涤心灵和思想,让孩子心灵纯净、性情平和。学校秉承“沐·新”文化理念,打造具有深圳先进办学理念、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高起点新型学校。这所崭新的学校肩负着传承仫佬族文化的使命。

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积极参与档案整理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方面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德育,发展学生素质。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的优势,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校园德育氛围。

注重教学质量。学校按照集团学校管理模式严格制定各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做好过程管理,定期通报和整改工作。同时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坚持开展艺术、体育活动,让学生多角度接受美育,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师培训工作方面,狠抓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氛围,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关心下,改薄项目班班通配备了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电子备课室配备了电脑。学校设有电脑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体育室、少先队室、录播直播室、广播室、卫生室等,各个功能室设备齐全,达到了二类标准。

搭建粤桂教育协作的彩虹桥

为强化粤桂两地教育教学交流,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终身名誉校长、深圳市福田区到罗城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唐玉宏用心用情多方奔走,搭建起粤桂教育协作的彩虹桥。一是“请进来”。2018年11月,福田区教育局到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开展送教讲学交流活动,罗城的教师们热情高涨,受益匪浅。2019年3月,学校作为主会场,面向河池市11个县市区举办“深圳2018年度教师巡回报告会”;2019年5月,深圳特区窗口学校——园岭小学副校长一行7人赴罗城与罗城·深圳实验小学签署结对帮扶协议,并开展三场送教活动,与学校共商教育帮扶、教学提升等事宜。两所学校将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支教方面开展深度帮扶与合作。2019年6月,深圳市梅丽小学校长一行到学校开展捐赠教学用具、图书和送教活动。粤桂帮扶让两地的情谊更加深厚。二是“派出去”。学校开办以来,先后派出校长、副校长3人,赴深圳参加校长研修班,学习发达地区的办学理念,返回后更好地把深圳元素融入办学行为中,让“沐·新”教育更具内涵,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学校学生多来自贫困家庭和易地搬迁户,让他们拥有文化自信,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校园的主人。基于“我的校园我做主”的思考,学校大胆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扬创新精神。校园里每一处文化设计都源自学生、家长、教师,如时间轴、爱心墙、校园吉祥物、校徽、开放书吧、校歌、班级牌、园廊、书法和绘画作品……都把深圳元素、三角梅、地标性建筑、精神等有机融入其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由平面设计图变成实体,或悬挂到墙上的时候,觉得特别自豪。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胆小害羞、畏首畏尾,变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与原来在乡镇学校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伴着粤桂扶贫协作的东风,学校落成启用后,深圳包容、创新等精神深深鼓舞着师生,并在校园中生根,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相信,粤桂扶贫协作将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沐·新”教育会更好地惠泽仫佬娃!(作者:蔡讛琳,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深圳实验小学,《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0年第7-8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