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数学启蒙不是背口诀刷题,而是培养这种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20.07.27
湛庐文化

为了自家孩子的数学,家长们可谓是操碎了心:

补课、报班、请家教;

背书、刷题,搞测试;

但往往是越忙孩子成绩越差,兴趣越弱,有时候甚至让孩子讨厌数学。

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从教科书到老师的教学方法,99% 的内容都是也都是对数字的操作上,比如加减乘除。但就连加减乘除的概念都没有做到让孩子真正理解,而只是让他们机械地当成一套流程来操作,以期熟能生巧。

这种把孩子当成机器的行为,既培养不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又很难提高孩子的学生成绩。哪怕一二年级成绩还不错,但一到三年级成绩就直线下滑。

很多专家把这个现象叫做“三年级效应”,就是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到了三年级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等等的问题。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走上艰难的数学之旅时,大概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无从谈什么兴趣激发、培养和发展了。

想要避免“三年级效应”其实不难,首先要放下对数学科目“速效”、“速成”的执念,一步一个脚印,给孩子做好科学的数学启蒙。

那么什么才是科学的数学启蒙呢?

数理思维,最重要的在生活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从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三维立体的真实场景出发的。最鲜活的场景,当然就是“玩”啦!所以说,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场所。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能够让一个孩子自愿自觉地去追求数学这门如此枯燥的学科,培养孩子的数理思维能力。

比如包饺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数饺子的个数,就是对“量”的概念的认识,而能够知道谁包的饺子多,就是对量的比较,比较能够强化对“量”更加深入地认识。

数理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中各种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一个孩子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将会对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感知。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会不断去发现:这事儿有规律吗?那事儿有规律吗?经常这样去思考,数学思维也能逐步形成和强化。

妈妈才是开启数理思维的第一人

在生活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都是妈妈,妈妈也最能够把握一切日常生活的机会来建立许多概念,扩展脑力智慧。

比如儿童数学教育工程师孙路弘就在《妈妈教的数学》中分享很多儿时妈妈在生活中教他学数学的故事。

孙路弘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曾在北京著名的实验中学任数学老师,担任中国第一个小学奥数课外辅导班班主任,因数学教学方法得当被公派至澳大利亚交流。他的数学启蒙方法也深受妈妈们的欢迎,他在书中也提到,这一切最感谢的都是他的妈妈。

这让很多妈妈都不禁好奇,他的妈妈是如何做到的呢?普通妈妈既没有数学基础,也没又专业的教法,也能做好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吗?

7月28日20:30,湛庐文化诚邀儿童数学教育工程师孙路弘,与我们分享如何让家庭成为孩子数理思维的能量场,掌握正确的数学启蒙方式。

微信图片_20200727162410.jpg

直播预告:

主题:

如何让家庭成为孩子数学思维的能量场暨《好妈妈这样教数学》新书发布会

嘉宾:

孙路弘,儿童数学教育工程师;

北师大数学科班出身,专项儿童数学智力启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老师。

另外他擅长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入手,帮助孩子调整智力结构、塑造思维形态,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大脑和认知变化。

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授课,开设课程从幼儿园、小学生数学启蒙到家长育儿心理学,受到家长信赖追捧。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