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探路“党建+企业+村集体”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总攻

华南农大:帮贫困村打造“绿色银行”

作者:刘盾 杨志群 黎鉴远 发布时间:2020.07.20
中国教育新闻网

“华南农业大学免费提供的优质谷种容易种植,亩产量比原来多200多斤,去年家里晚造稻谷卖了2000多元。”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村民邹志中尝到甜头后,在华南农大支持下,今年又种了5亩华礼丝苗米。目前,学校共为礼堂村免费发放2110斤华礼丝苗米优质谷种,村里订单式丝苗米种植面积已达430亩。

华南农大还引进龙川稻丰源农资有限公司,推广订单式种植优质水稻,为该村私人订制扶贫特色产品“越王贡华礼丝苗米”。合作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稻谷,每销售一份丝苗米,就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华礼丝苗米现已为村集体、贫困户增收5.58万元、5.5万元。

自2016年以来,华南农大定点帮扶省定贫困村礼堂村。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依托人才多、技术强、学科全、成果广的优势,按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和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等“三结合”帮扶原则,精准解决好“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努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歼灭战”。

给钱给物不如帮建好支部

一场病拖垮一家人。孙子邹俊杰患上贫血症后,礼堂村贫困户邹兆堂在一年半时间,花了20多万医疗费,全家欠下10多万外债。

“贫困户因病、因残、因学、劳动力不足等致贫现象突出,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0元,贫困对象71户217人。”华南农大驻礼堂村   第一书记郭迪杰等人深入调研发现,礼堂村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是村党支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不强。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学校全面强化校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努力把礼堂村党支部打造成特别能攻坚的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扶贫脱贫攻坚‘总攻’。”华南农大党委书记王斌伟介绍说,学校帮礼堂村“两委”确立强班子、带队伍、严治理、促脱贫、谋振兴的工作思路,探索构建党建+企业+村集体脱贫模式。

在华南农大医院积极协调下,邹俊杰在广州一家医院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邹俊杰结束了需要长期输血的痛苦经历,邹兆堂一家也拔掉“穷根”。

华南农大构建各个二级单位党组织分别挂钩帮扶贫困户工作机制,60个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推进“一人一策、一户多法”,对口帮扶71户贫困户。该校组织党员260多次进村慰问挂钩贫困户,向贫困户提供近80万元帮扶资金、物资。学校还多方筹措644万元,助推礼堂村整村发展、贫困户脱贫。

礼堂村贫困户邹佰尧夫妻二人均在家务农,但缺乏农业技术。村党支部委员邹伟平了解情况后,不但提供养鸡等技术指导,还帮忙介绍工作。邹佰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600多元,涨至2019年的12600多元。

在华南农大指导下,礼堂村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建立“一帮一”党员帮带贫困户制度。为破解“扶持谁”的问题,礼堂村党支部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帮扶、管理。礼堂村党员找准帮扶对象需求,缺啥帮啥,在生活、技能、就业创业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科创星火”驱动特色产业扶贫

在华南农大驻村工作队帮助下,2018年,礼堂村贫困户邹志青一家养了25头牛。他还专门种植“华农二号”牧草,一亩地年产20吨草,可养2头牛。这让邹志青一家走上脱贫奔康路,家庭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426元,猛增至2019年的14000多元。

礼堂村有散养小黄牛传统,但原来散养牛常乱吃庄稼,牛粪影响村容村貌等。华南农大组织肉牛养殖、牧草种植等专家进村,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村民开始转变养殖模式,种植优质高产的“华农二号”牧草。

礼堂村是典型的丘陵村,曾主要种植水稻、油茶等作物,但规模小,技术储备不足,农产品产量、质量不高。华南农大精准帮扶,组织专家团队对礼堂村整村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要让更多村民致富奔康,就得帮村里栽好产业这棵摇钱树,将礼堂村种养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经济。”华南农大校长刘雅红介绍说,该校打出建服务平台、组专家团队、引进新品种、配套良法等组合拳,助推礼堂村种植业、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根据礼堂村气候、土壤与水文条件,测算投入产出比,重点推进油茶、水稻、茶花等项目,努力突破产业项目同质化等难题,让农户增产又增收。

原来礼堂村油茶林多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但由于茶树距离过密,村民在管理、施肥等方面不够科学、精细,油茶结果率低,每亩仅能产出20斤茶油。

如何将油茶树变成村民的“绿色银行”?华南农大组织油茶专家进村,现场为村民提供密度控制、栽培管理等技术指导。村里油茶面积由帮扶前的4500亩增至目前的5500亩。新种油茶树进入盛产期后,每亩优质油茶园年收益超过4800元,稳产收获期可达50年以上。

为帮礼堂村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在华南农大指导下,礼堂村对特色农副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化包装、品牌化宣传,打造“礼堂邨”山茶油等品牌产品。学校还努力构建“特色农副产品+新媒体+电商”的流通模式,在网上商城开设精准扶贫优质产品网店,发动师生、校友参与消费扶贫等。目前,华南农大已为礼堂村农户销售近150万元农产品。

组合拳研制预防返贫“新疫苗”

“希望自己能把握这次机会,带头参与肉牛养殖项目,在村里起到示范作用。”2019年5月,在华南农大驻村工作队带领下,礼堂村肉牛养殖户邹文清到广东顺德牛一集团,考察肉牛养殖情况。在学校扶持下,他回村搭建了现代化牛棚。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是农户未来持续增收的关键。华南农大根据村民的发展需求,组织礼堂村干部、群众走进学校、企业、示范村、农业基地,学习科学种养技术和农村现代治理经验。学校还组织30余位农业专家、10多位博士进村指导,成立多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面向全体村干部、种养能手和贫困户,开展肉牛养殖技术等现代种养技术培训。

驻村工作队撤出后,礼堂村如何能自我造血奔康致富?华南农大提前谋划好“如何退”的问题。学校不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在礼堂村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扶上马送一程。学校还努力研制预防返贫“新疫苗”,想方设法破除少数贫困户“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帮他们自我造血奔小康。

礼堂村贫困户邹日焕缺技术,原来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驻村工作队帮他就近寻找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每年还通过入股给他4000多元分红。多方合力下,邹日焕家现已脱贫。

华南农大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就业扶持、务工补助、股份分红等方式,帮礼堂村更多贫困户自食其力。学校每年出资7.2万元,在村里设立5个保洁员公益岗位。华南农大每年还投入15万元设立就业奖励补贴,对外出打工就业并提供收入证明的贫困户就业人口,向其奖励年收入的10%。

华南农大还努力探索“公司+高校+基地+贫困户”合作开发模式,引进广州市玉田山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00亩山茶花种苗基地等项目陆续在礼堂村落地。学校鼓励企业通过吸纳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保护价收购等形式,带动农户脱贫奔康。

礼堂村现已甩掉“穷帽”。截至2019年12月,礼堂村村集体收入提高到15万元,比2016年增长14倍。礼堂村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到1.49万元、1.18万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杨志群 黎鉴远)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