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36小时完成病区改建,徒步5小时赶飞机,连续工作14天……高校医护人员用“深圳速度”防控疫情

作者:李世卓 刘盾 发布时间:2020.02.03
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医护人员和工人仅仅用了36个小时,便完成了病区的改建,建成深圳集中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第二病区”。

1月25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接到深圳市卫健委紧急部署,将禾正医院病区进行部分改造,改建成传染病隔离病房,1月28日正式接收病人。然而当时禾正医院刚刚新建完成,并不具备开业条件。

病房里没有一张病床,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没有信息系统,病房不符合传染病收治条件,一个又一个困难摆在筹建小组面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争分夺秒,抓紧一切时间开始行动、制定计划,变不可能为可能,仅用36个小时便将两层楼110张病床布置完毕,撑起一把生命保护伞。

连日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等高校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舍小家顾大家,奋战一线,展现出疫情防控“深圳速度”。

面对肆虐的疫情,1月26日,深圳大学总医院向员工发出暂停休假的紧急通知,要求已休假在外地的员工,最迟于1月28日返深待命。

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的一个小村,接到通知的深圳大学总医院病理科技师赵晋水,立马退掉1月29日的返深机票,重新订了1月27日的机票。然而,当天上午的封村行动让他傻了眼,村里只让出不让进,没有车可以送他到30公里外的太原武宿机场。

疫情当前,召必回,赵晋水决定用脚赶飞机。1月27日中午,他提前8个小时,拉着行李箱从村里出发。赵晋水一直走了5个小时的路,才坐上熟人的顺风车,赶上当晚飞往深圳的航班。

随着疫情的发展,1月29日起,深圳大学总医院根据上级部署,开辟专区接收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成为深圳防控的“第二战场”。同时,该院成为全市17家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机构之一,各科室医护人员连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作为抗“非典”老兵,深圳大学总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陆坚成了这段时间“最辛苦、最操心的人”。连日来,陆坚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指导处理临床一线抗疫工作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他每天都要参加专家会诊,精心对留院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拟定诊疗方案,落实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各项措施等。

“从外院转来的这名有湖北旅游史患者,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已两次呈阴性,但还是要谨慎处理。”1月31日晚9点,深圳大学总医院感染控制科感控专员彭净还在忙着安排患者的单间隔离,以及其后续治疗。

疫情发生以来,彭净已连续工作14天。她就患者预检分诊、疑似患者转运、标本采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方面开展多场培训。为不留死角,她还按照培训内容进行持续督导、沟通反馈和改进,防止院内发生感染事件。

(通讯员 李世卓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