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述
作者:赵岩 发布时间:2019.12.12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校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指导和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演进和初期探索

我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经历了由点及面、逐步拓展深化的探索过程。

1987年8月18日,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各级学校注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在小学和初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

1992年,原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四项,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反对民族歧视的教育,进行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

1994年,我国开始在天津市的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试点活动。1996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中小学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199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发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再次将试点地区扩大到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等省份。2004年12月,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标志着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入深入发展阶段。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阶段,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根植各族青少年的心中。8月2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印发。8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召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同月,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国家民委联合在京召开大力加强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会议。

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创新深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着成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把重心下沉到学校等基层单位,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深入开展。201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指导和深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特别是注重营造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开展各族师生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新疆和援疆省市学校“千校手拉手”活动的通知》。几年来,“千校手拉手”活动蓬勃开展,援疆省市与受援地学校之间建立“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友好学校(班级)关系,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开展教师间互帮互学教学教研活动,组织友好学校(班级)夏令营以及互相考察学习活动;援疆省市与受援地学生之间广泛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写书信、发微博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千校手拉手”活动对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宽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的重要载体。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也成为各族学生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例如,11月14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内地西藏新疆班组)在河南郑州落幕,比赛采取内地西藏高中班、新疆高中班两类班校混合比赛,共同竞争名次,“民族团结、兄弟同心,我们一起拼”成为本次比赛的口号。在为期8天的比赛时间里,参赛队员充分体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友谊,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小杰在闭幕式上说,本次联赛充分展示了各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了“小球带动民族团结大球”的联赛友谊。

根据教育部公开的信息,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第二,加快国家统编教材的修订与完善,对地方教材加强审核管理。第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各省区组织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第四,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教育部将力争逐步解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作者:赵岩,《中国民族教育》杂志记者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9年第12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