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在多元文化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璀璨光芒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联俊 程京武 发布时间:2019.11.06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暨南大学时要求,暨南大学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一年来,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暨南大学“侨校”特色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优势,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贡献力量。

一、以文化人,打造“五微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暨南大学是多元文化汇集的典型空间,多年来坚持“兼顾差异,分流培养”,对内地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港澳台侨学生进行国情教育。2013年8月,学院开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运用“主体交互性”教育理论,从课内与课外、理论与生活、线上与线下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该成果以“认同感”为内容,打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新颖配方;以“融入感”为方法,锤炼了“宏观叙事”和“无微不至”相链接的精湛工艺;以“获得感”为归宿,设计了“教学团队”和“教研平台”相得益彰的时尚包装。并融合微课、微信、微书、微坛、微行等形成“五微一体”模式,激发学生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信仰自觉,被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南方网、广东卫视等国内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经过多年努力,2018年,该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以德聚力,锤炼忠诚担当、开拓创新的教研团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总书记要求,以德聚力,把调动思政课教师动力作为办好学院的根本保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用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学术水平。不搞一刀切、不下硬指标,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教师成长的标准,让教师在自身发展中为学生树立品德、能力、素质的标杆。其次,用集体合作攻关建构教研团队。把凝心聚力作为打造教师队伍的重点,在单兵作战和集体智慧融合中推动教师价值最大化,先后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思政课优秀教师等一批在思政课教学科研领域起示范作用的名师榜样,连续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教学比赛的顶级奖项,连续16年荣获四次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以侨为桥,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领域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以侨为桥,在多元文化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主导性,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注重针对港澳台侨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举办港澳台侨精英人才培养培训活动,成立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和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心,整合全校研究力量,广泛开展铸牢港澳台侨共同体意识研究,涉及港澳台侨历史文化、文献资料、身份认同、族群语言、教育教材、青年问题、宗教文化、司法机制、粤台关系等多个领域,在港澳台国家认同、华侨华人文化认同、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文献等领域推出一大批学术成果。

四、以学传道,宣传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

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使命不仅在于教书育人,也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学传道,先后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等理论宣讲活动百余场,宣讲人数超万人。中央电视台对学院师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光明日报和新华网、求是网等媒体对学院教师进行采访,对学院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广泛宣传。学院还与广州市天河区共建广州新时代城市活力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要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引擎,在《光明日报》发文宣传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导向,被国内40余家主流媒体全文转载。2019年10月2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一周年之际,学院专门召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重温总书记嘱托,推动学术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化自信研究,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