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9)》聚焦城市管理水平评价

作者:余闯 冀文彦 发布时间:2019.09.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余闯 通讯员 冀文彦)近日,由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承水教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9)》发行。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智库报告系列丛书,本书重点聚焦“中国36个重点城市管理水平评价”,为城市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体系革新等提供理念和机制创新上的科学借鉴。

本书选择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依照2016年度数据,从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文化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科技创新管理等5个维度,构建起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构成,系统、完备、相关性和适用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特别增加北京市营商环境调查报告,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北京市属委办局和30家企业,从众多可能影响营商环境的因素中筛选出最为显著变量进行分析,为推进首都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作为区域人口与资源的集聚地,在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城市病”。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城市提高发展质量、增加发展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显示,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城市管理的复杂性特征日渐凸显,面临的问题超出了市政管理范畴,内涵呈现阶段性变化动态发展特征。城市发展模式和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管理关注的重点,城市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现代城市管理逐渐形成以城市各种要素流动为载体,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方式进行规范、引导、协调、服务,实现资源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推进城市正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资源要素的集聚区,承载着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职能。关于我国城市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城市管理工作要站在政治高度,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差异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多元参与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提质增效。

据了解,自2012年起,中国城市管理报告已连续出版6年。作为一部体系更新、架构完善的评价报告,《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19)》在复杂城市管理模式中提炼核心要素和分析数据,将成为城市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重要参考。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