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长沙学院:抓学科竞赛破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题

作者:李伦娥 发布时间:2019.03.26
中国教育新闻网

坐在记者面前的8名长沙学院学生,每个人说起自己的参赛故事,都异口同声地用上了“崩溃”“成长”“感谢”这样的词。“以前说话都脸红”,郑宇轩形容自己,但是自从参加学科竞赛,进校才一年多的他可以说是脱胎换骨,2018年10月,他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法庭辩论赛,居然获单场最佳辩手奖!所在团队也一路过关斩将,荣获全国冠军!

长沙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小云近年来力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撬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深度转型。

“学科竞赛能承担这么大的重任?”

“是我们的抓手。”杨小云分析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列入本科类竞赛的项目有30项,其中学校参加的有21项。4年前他刚调到学校时,艺术设计院汇报说其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频频获奖,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了许多985大学!不是吹牛吧?他很是惊讶,再深入调研下去,发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无论是对课程体系的优化还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老师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能力的提高,都能极大地起到“倒逼”的作用。一些“学科竞赛的题目几乎都来自于企业,要求解决的也是实践中的问题,真刀实枪地干,应用型学科建设的路就应该这样走。”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教务部门、各院部反复讨论,形成共识,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获奖者的院系可获得相应的管理绩效分,指导老师计算教学工作量,学生最多可计6个学分等等。学校从经费保障和条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杨小云说。

全校14个教学院部全部行动起来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原院长刘光灿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实验室,他说,他们专业的学生对应参加的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想到要和众多“211”“985”高校的学生竞争,他们实在没勇气,2016年之前也没拿到过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名次。但学校相关政策出台后,他们专门设置了比赛选修课程,组建了教学指导团队,选拔学生赛前集中培训,还从内容和方法上全面改革模电、数电和嵌入式课程的教学……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近两年获得了17个省级以上的大奖,特别是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共有1066所高校14406支代表队参赛,高手如云的情况下,长沙学院拿到了全国一等奖!

“我们抓学科建设,抓科学研究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本科教学工作。通过抓学科竞赛,在学校形成好学乐学的良好学风,实现优秀学生‘领跑’;通过课程改革对本科生适当‘增负’,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多数学生‘并跑’;对于学习困难的少数学生,我们采取学习指导和一对一帮扶措施,实现‘助跑’,助推学生成人成才”。长沙学院党委书记刘沛林说。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学院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至少占了总数的30%以上。记者看到,在2018年的全校表彰会上,获省级以上的奖项达324个,受表彰者达639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获全国第十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的蔡俊杰说,“逼着大家全员参与,迅速成长。”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刘恩震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获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一等奖的5人团队,也是在全院几十个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前后准备了一年,暑假都只休息了8天。”他说,大四的他已顺利签约中联重科。而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法庭辩论赛的郑宇轩和他的队友李江涛等,在拿到“案题”后,几乎将能找到的相关材料全部找到,“老师办公室的五六包打印纸全部用完了,几千张。”他说。他们的指导老师法学院副院长宋玲说,法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开设了模拟法庭实训、疑案辩论、庭审观摩及法律诊所等实验课程,这为参赛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组队参赛后,又特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易建武检察官多次现场实训指导,同学们进步神速,“为以后当法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宇轩被选拔参加比赛时才大一,更奇葩的是,那时的他从材料专业转过来才3个月,他说,没有老师的指导及学校的这一系列教学改革,他和队友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伦娥)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