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十三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本届论坛以“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中国贡献”为主题,共汇聚了14位国际专家学者和国内12个学习型城市代表,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沙龙、典型案例分享等多形式环节,系统展示国内外在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创新模式。论坛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基层实践单位的200多位代表现场参会,7000人次观看在线直播。

第十三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会场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院长孟钟捷在致辞中强调,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挑战,学校坚持以“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为核心理念,持续推动终身教育创新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实施《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探索代际学习与银龄赋能模式,深度参与《绿色社区指南》国际标准制定和《气候变化教育指导纲要》研发,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组工作,学校逐步形成具有实践与推广价值的“上海方案”。本届论坛期间发布的“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上海共识”,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教育治理协同创新。孟钟捷表示,华东师大愿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以终身教育助力绿色转型与代际公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闫露在致辞中表示,教育学科作为学校优势支柱学科,持续深耕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自首任校长孟宪承开拓民众教育、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引进国际终身教育理念,到设立全国首个成人教育博硕士点、成立首家终身教育研究院,至今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持续推动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性挑战,学校将积极构建上海特色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促进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双向转化,为全球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上海经验,并呼吁各界协同探索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专业知识。
在成果发布环节,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所长史枫与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联合发布了《“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上海共识》。该共识由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12座中国城市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通过协同研究、知识共创与实践合作,助力各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中国城市在国际学习型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该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更高水平的国际协作新阶段。
论坛宣布,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南南合作,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牵头,联合泰国那黎萱大学、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共同发起的“气候变化教育金砖+(BRICS+)联合实验室”已进入实质性筹建阶段。该实验室旨在以气候变化教育为纽带,通过知识共享、联合研究与实践协同,丰富金砖国家合作内涵。目前,三方已就运行机制和首期合作项目——联合编写《金砖+国家气候变化教育与发展报告》达成一致,此举不仅响应了金砖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了新的教育动力。
本届论坛期间还重点发布了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的三大标志性成果:《2023-2024上海终身教育发展报告》《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行动:聚焦学校与企业合作(汉英双语·第二辑)》《中国终身教育研究》(第五辑)。《2023-2024上海终身教育发展报告》集中呈现了上海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征程中,终身教育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与突破。《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行动:聚焦学校与企业合作(汉英双语·第二辑)》特别强调了校企合作在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方面的作用,收录了合作机制、课程开发、活动开展等方面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生动诠释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多元实践路径。《中国终身教育研究》(第五辑)以代际学习为核心主题,系统呈现了该领域最新的理论思考与前沿实践,为更广泛地开展相关代际共学互学、深化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李家成发布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三大标志性成果
在学术沙龙环节,围绕议题“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如何拓展学习型城市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未来实践路径与行动方案”,各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代表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可持续发展与学习型社区融合、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方面增强城市协作,联动高校教育资源与平台,激发社区教育内生动力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为开放联盟下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共促城市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

学术沙龙环节
在专题报告环节,巴西UNISINOS大学Viviane Weschenfelder研究员、韩国庆熙大学教授崔一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久保田治助分别以巴西、韩国、日本为例,围绕消除老年教育者偏见与反种族意识、推动大学终身教育政策转型、应对超高龄社会的终身学习新范式等议题,分享了各国的实践探索与相关思考。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教授万帼芳,韩国公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梁炳赞,波兰格但斯克大学研究员Małgorzata Karczmarzyk,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Wolfgang Mastnak分别围绕老年终身教育、地区终身学习中心建设、终身学习方法创新以及老年群体心血管健康促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微报告环节,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社区学校党支部书记戴娟娟、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老年大学校长李秋菊、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博士生胡静、泉州师范学院教师张伶俐,分别就气候变化教育、绿色社区建设、文化嵌入式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交流了各地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探索成果。
本届论坛的举办,正是将教育强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深度融合,论坛明确了社区教育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重要载体的功能定位,也进一步拓展了终身学习服务绿色转型与城市韧性的实践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