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我喜欢吃芒果,我最爱画画,我们一起做朋友吧!”
“你愿意和我一起下象棋吗?”
“原来你也喜欢踢足球!”
老师们,你们是否想象过,这样简单又真诚的对话背后,藏着多少孩子们初次交友的喜悦与探索?我是一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拉拉手 交朋友》一课的试教过程中,我被这些纯真的瞬间感动了。我深知,我所开启的,是这些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的崭新的友谊之旅……
真实案例:一年级小朋友的“交往第一课”
首先,我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进行“找朋友”的游戏。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兴奋地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每个人都在迫不及待地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小伙伴。音乐停止时,他们开心地拉起朋友的手,分享自己的喜好。这个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主动与他人交往。
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同龄伙伴之间的互动交往,不仅有助于拓展认知领域,提高交往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在友谊关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发展同理心和情感认知能力。因此,《拉拉手 交朋友》这一课不仅是一堂关于友谊的课,更是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次全面引导。
引导学生喜欢和同学交往、融入集体生活是《课程标准》中“入学教育”学习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尽快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培养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道德修养,发展健全人格。
课堂中,我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交流、友善待人,为入学适应奠定基础。同时,我特别关注班级中交往能力较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表达和认识他人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交友体验,增强交往自信。这种素养立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展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新修订教材还融入了丰富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如交往技巧、倾听与表达等,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在实际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新修订教材则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学生体验:原来交朋友是这么开心有趣的事情
新修订教材设计的“网小鱼”“友谊花儿开”“搭起友谊桥”等游戏,都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如何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将“喜欢和同学交往”“融入集体生活”等要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教师只需依托教材,轻松地组织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参与体验中获得素养的发展。
上课前,我和孩子们聊了关于“交朋友”的话题。发现这些入学不久的孩子对“交朋友”充满了期待,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新友谊的憧憬。课堂上,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互动交流,他们的表现从羞涩逐渐变得自信。那一张张自然流露的纯真笑容,一双双紧握在一起的小手……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
我还观察到,那些原本交往能力稍弱的孩子,在同伴的感染和游戏的乐趣中,逐渐敞开心扉,展现出他们的活泼与可爱。这样的变化让人欣喜!课后,我又和孩子们聊了上课后的感受。其中一个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孩子对我说:“虽然一开始觉得有点紧张,后来我发现交朋友原来是这么开心有趣的事情!”这句话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体验是真实而深刻的。
每次经过孩子们身边,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手拉手,肩并肩地走在一起,一起玩着我们上课玩过的游戏,相约着一起去卫生间……我就知道了,孩子们对新的校园生活已经逐渐适应,因为这里不仅有他们日渐熟悉的班级、校园,更有他们可亲可爱的好朋友。
教师心声:教材是我们教学中的知心伙伴
深入研究教给谁、怎么教的问题,是教材使用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次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我们而言,有一种遇到“知心伙伴”的感觉。
在教学《拉拉手 交朋友》这一课时,我尝试用更生动、更大胆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参与游戏中。比如,做自我介绍时,可以更有创意地介绍自己;以画一画“友谊花瓣”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表演绘本故事中的角色等。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脸上洋溢的笑容。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而所有这些活动,新修订教材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提示,我们在教材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微小的调整或者拓展即可,教学的旅程就如同与这位“知心伙伴”携手同行。在集体备课中,同教研组的教师也由衷地感叹:“新教材对于我们真的很友好哦!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这样我们上课不仅有效,而且很轻松!”
教师们都表示,将继续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新教材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有趣、有料、有意义的课堂体验。(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