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中学语文】夯实教材编写内功 深化研究成果应用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编修的一点感受
作者:袁硕 发布时间:2025.01.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年3月14日,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修订工作组召开第一次研讨会,产生了统编教材修订的1号会议记录;一周后,我调入中学语文编辑室参加到统编教材的修订工作中。想到能够有幸亲历教材数年一遇的大修订全过程,平添了些许期待之情。

其实,除了满心的期待,心中也有不少疑问。之前,因参与编写供民族地区使用的同步练习的缘故,对现行的统编初中教材有过一定的学习研究。犹记得第一次翻开这套教材时,和许许多多统编教材使用者的感受相似,我也被它所深深吸引:教材双线组元的创新架构、文质兼美的典范选文、清新雅致的课文插图、功底深厚的编辑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曾不止一次思考:这么优秀的教材,是怎么一步步编写、打磨出来的?而在这样好的底子上,想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应该从哪里起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于是,我带着这样丰富的“内心戏”,全情投入教材修订工作中。未曾想,这些疑问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调入中学语文编辑室的第一个周末,召开教材局领导、编委会和编写组以及中小语编辑室等全员参加的第一次针对教材内容修订的全体会议。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协助准备会议材料。原以为,教材修订刚启动没多久,应该尚未开展太多工作。但出乎意料的是,打开邮箱一看,附件中一个个几十页的文档映入眼帘,打印出来,便是沉甸甸的厚厚一本。这里面,有现行教材与新课标的细致对标,有据此拟定的教材框架调整方案,有拟增补、替换选文的推荐篇目和详细说明,还有根据二十大精神和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系列指南等拟定的人文主题参考细目表,等等。

原来,教材修订正式启动前的几个月,对现行教材的相关研究工作便早已提前部署,先行展开。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研究的成效。翻开目前手头最新的报送中央版本的教材目录,比照第一次全体会上讨论商定的结果,发现除个别板块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外(如“单元学习任务”改称“阅读综合实践”),教材的基本框架、单元调换、选文篇目等较显在的方面,几乎再没有发生任何大规模的变动。扎实的前期研究,使教材修订一开始便迅速进入了“精打细磨”的阶段。

说实话,历11年之久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变动不可谓不大;统编教材入使用的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统编教材的要求和期待不可谓不高;而统编三科教材的审查流程,更是不可谓不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充分地说明了这些“未雨绸缪”的前期研究的价值所在,更加有力地彰显了“谋定而后动”“谋先事则昌”意义所在。由此可见,研究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深入脑海的价值理念。意识到,教材修订绝不是也不能是边做边想的修修补补,而是建立在扎实严谨的研究基础上的全面提升;统编教材过硬质量的背后,关键在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

还记得来到室里一个月后一个周末,召开了统编修订教材第一次统稿会而会议记录的编号,已悄然累积到了第27号。与其相似,此次教材修订之前和过程之中,教材编写组围绕教材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也远远不止于上文所述。

比如,围绕教材编写中长期存在的整体性以及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设立“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古诗文版本勘校”“古诗文注释研究”等专项课题展开系统研究,使修订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加科学,古诗文版本和注释进一步优化。又如,在已有全面而细致的各项目统计分析基础上,展开教材插图、主题教育、“四类文化”等方面的精细统计,进一步提升教材数据库的丰富程度和科学性。再如,按照“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兼顾城市和农村”的原则,在34个地市的109所学校开展教材试教试用工作,通过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力求修订教材实现便教利学的目标。还如,编写组邀请业界专家并依托自身力量,对教材中的部分译文进行仔细核改,在深入研判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译本,从根本上解决了许多因译本问题产生的疑问。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统编教材修订的过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研一体,学术立社”优良传统的一场生动实践,“通过学术研究夯实教材编写的内功,通过教材编写深化研究成果的应用”的例证在源源不断地涌现。这一过程给我磨砺,叫我难忘,催我奋进,更增加了我苦练内功以提升教材编研水平的信心与决心。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编辑)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