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西安欧亚学院举办2024高校PBL项目式学习论坛

作者:孔令伊 刘博雅 陈心宣 发布时间:2024.10.22
中国教育新闻网

10月12日,“让教育回归真实”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高校PBL项目式学习论坛,在该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20所高校及项目式学习领域的百余位教师、专业人士,围绕当代教育背景下PBL项目式学习如何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作用等主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高校PBL项目式学习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桑国元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已转变为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由此所带来的教与学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呈现出主动性、交互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特点。在学习方式变革实践中,既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革,也要规避为方式而方式的“虚假”变革。面向未来的大学教育应当接棒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理论进行课堂教育实践,面向未来智能社会,通过融合科技、培养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强化跨学科合作,打造个性化和素养导向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在智能时代的适应力与竞争力。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孙建荣从学习科学出发,认为学习者认知能力层次、前期学习经历现有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PBL项目式学习能否在使用中发挥其应有的工具效度与教育价值。依据这一假设,基于PBL设计的学习环境应当充分考虑问题导向、实际动手、全员合作、协助引导和成效分享五大准则。对于教学工具的研究,应当关注理论支持、学习环境、认知能力,充分考虑学习目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实现深度学习。

杭州云谷学校项目式学习首席教师、学习实验室负责人李长宸结合学校的实践案例分享了PBL项目式学习如何真实地影响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学校的项目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开启、主题沉浸、确定选题、持续研究、成果产出、终期展示、回顾复盘等关键环节,每个环节会根据不同主题匹配多样化的活动与工具支持。李长宸表示学生在完成项目并获得反馈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提供者,还需要作为资源开发者去创造学习指南,作为设计者去设计学习路径,作为评价者去评价学生与课程,作为导师去完成学习训练与育人任务。

师育未来PBL创始人、北师大项目学习课题组首席专家罗颖,深入探讨了PBL项目式学习在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她指出,当前大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缺乏真实世界经验、被动学习、分科制教学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缺乏面对真实世界的机会与能力。项目式学习强调专注、合作、自我驱动、创新、乐教乐学,这些特质能有效帮助学生适应基于项目的世界,通过真实工作体验、当众发声、真实反馈等方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团队合作和专家型思维。罗颖呼吁,改变应从课程设计开始,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上,6位师分别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分享了他们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罗颖表示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PBL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教师对PBL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罗颖强调,PBL的核心在于“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学科看学科”,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本身,更要关注教材背后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间的联系,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针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参与度不够的问题,罗颖强调了按照角色进行分组的重要性。同时,她鼓励教师不要对学生横向比较,而是应该鼓励他们与自己比较,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来取得进步。罗颖还特别提到项目式学习在参赛活动中的应用。她认为,所有参赛活动都可以视为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进行过程管理,可以打破学校的围墙,将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PBL主题工作坊

杭州云谷学校教师李长宸、孙寅,主持“PBL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阶段的设计与实践”主题工作坊。两位师以云谷学校七至九年级的多个真实教学案例出发,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以及设计实操,与大家探讨了PBL七大核心要素其中,八年级“美”节课项目案例分享成为本次工作坊的一大亮点。该项目巧妙地将PBL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团队协作,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为资源匮乏的乡村小学定制美育课程。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还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他人。这一项目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锻炼,更是对乡村美育事业的有力支持。

PBL主题工作坊

工作坊设计实操环节,每个小组使用“创想魔盒”这一创新工具,沉浸式地体验了PBL学习的七个完整步骤,包括项目开启、主题沉浸、确定选题、持续研究、成果产出、终期展示和回顾复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