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卓越青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7月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科技文化融合,启航“新质人才”培养
7月17日,学校青春协“潼”·数字攻“南”“小电‘潼’”基层服务践行团立足“大思政课”理念要求,通过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通融合,开展了一场校地联合的未来“新质人才”启蒙活动。
团队教师杨岱齐、杨理与孩子们的合照
践行团以具身体验筑牢“底座”,以科学绘画作为“载体”,将思维创新视为“根本”,联合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莲花社区积极开展“新质人才”引航活动,鼓励孩子们拿起画笔绘出梦想蓝图,在实践中体悟科技趣味。
团队还开展了太阳能榫卯手工艺品拼接活动,通过悉心引导、阐释原理,鼓励孩子们发挥技术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合力完成榫卯木雕手电筒等科技产品组装任务。
团队秉持“以科技之刃,辟未来之路”的理念,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潼南区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为“新质人才”的培养播下种子。
红色文化新演绎,思政育人新成效
7月16日,学校“潼梦筑行,红迹传心”中华文化传承团来到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同志旧居,通过参观旧居,深刻认识、理解了杨闇公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教师陈丽琼结合杨闇公同志的英勇事迹,在旧居内展开了一场大中小学手拉手思政课活动。陈丽琼讲述杨闇公烈士“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的革命誓言,从杨闇公烈士坚守革命信仰的生动故事、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两个角度,阐释了“志”的意义,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传承团成员和志愿者还以情景剧的方式,亲身演绎和体验了杨闇公同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潼梦筑行,红迹传心”中华文化传承团
“潼梦筑行,红迹传心”中华文化传承团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小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中学生在道理中思考、大学生在理论中升华,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文化瑰宝,彰显文化自信
7月17日,学校“古韵新声”中华文化传承团来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戴家巷的原声社,开展了一堂曲艺文化中的“思政课”,探寻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原声社的曲艺演员商砚进和包包现场讲解了中华传统曲艺文化中的“古彩戏法”“太平歌词”“白沙撒字”等几近失传的传统艺术形式,讲解了“王、高、李”三派快板书的区别和特点。原声社的演员们还展示了功夫茶、手影戏、武术、变脸、相声、古彩戏法等节目。
孟子昂和厚江飞表演相声
重庆市曲艺家协会成员孟子昂和厚江飞表演了相声《琴棋书画》,并邀请志愿者登上舞台练习绕口令。志愿者郑景阳表示,通过亲身登台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她对传统曲艺文化的认识,也让她意识到学习和弘扬传统艺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