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抢抓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和人才政策“红利期”,主动发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提速增质,为学校“双高”建设和“创建全国最友好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赣州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了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高位推动“保定力”。学校党委将人才资源作为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宝贵资源,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这几年,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会将学习传达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列为“优先议题”,组织专题学习20余次,多次召开全校高层次人才专题工作部署推进会,常态化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政策,系统推进学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校领导主动上门引进高层次人才,并先后赴重庆、四川等高校参加省高层次人才对接招聘会,宣传推广学校引才政策。2023年5月,校领导多次带队赴武汉与高层次人才进行一对一洽谈,并成功引进学校第一位博士人才,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零”的突破。2023年11月,学校出台面向社会长期公开招聘60名博士研究生的重大决策,引进博士研究生17名、教授1名、研究员1名,充分释放了人才政策效能。入职前,校党委书记、校长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逢进必谈”,此外完善《赣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改革推进以二级学院(部)等教学部门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为主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共同服务、齐抓共管的专业化、整体性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体系。
搭建科研平台,创新转化“强实力”。学校始终坚持“科研搭台、人才唱戏”,高层次人才赋能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2024年2月,学校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跑,建设全国最友好大学”的办学思路。学校还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定制个性化平台建设方案。投入近400万元,由清华大学博士领办的动物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已正式运行,标志着学校首个博士科研团队实验室正式建成,极大地带动了学科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信息工程学院紧跟人工智能应用热点前沿,结合学校农科特色,跨学科、交叉融合组建科研团队,制定“智慧农业”科研平台建设方案,目前已进入项目实质性论证阶段。现代农林学院立足赣南区域农业产业,由博士和研究员牵头,与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赣州市农科所合力开展“校地调研”,正式启动建设赣南水稻、玉米科研平台。
推进深赣合作,加速融湾“借外力”。学校抓住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信院”)对口深度合作办学帮扶的契机,在加快职业教育深度“融湾”的同时,不断推进高层次人才“学湾”。深信院选聘赴校任职的管理团队均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管理团队的水平不仅代表学校学术水平,更从顶层设计上抬高了高层次人才建设培育的新视野、新格局。学校坚持“送出去+请进来”人才培养提高模式,加快打造高层次人才融湾对接平台,选派2名博士赴深信院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邀请深信院教授、研究员共7人次进校面向全体高层次人才开展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系列报告讲座,充分利用“湾区”人才聚集的优势,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实现“湾区+老区”高层次人才相互嵌入、相互依托、互为支撑,“双校”协同共振、共同塑造高层次人才发展新动力。
办实关键小事,友好服务“添吸力”。学校秉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高层人才‘关键小事’就是助力事业高质量发展‘头等大事’”的理念,倾心尽力化解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让高层次人才“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学校专门成立博士(高层次)人才环境优化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学校全体班子成员与高层次人才面对面进行交流座谈,构建校领导带头服务、职能部门重点服务、责任人专门服务的“三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学校全链条优化高层次人才生态,主动对接市人才、人社、教育、医疗、住房等部门,从人才认定、上编聘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就医等“一揽子”事项上,以最优资源、最大诚意、最友好态度办实办好高层次人才关心牵挂的点滴小事,全力打造友好的高层次人才生态圈,助力学校职教事业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