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内蒙古民族大学打造应用型民航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赵东海 王强 阮萱 发布时间:2022.03.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了适应民航产业的发展和民航服务人才需求侧改革的市场趋势,推进适合我国民航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供给侧改革,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精神,内蒙古民族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2011年开始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专注于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历经了11年的合作育人探索与实践,遵循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产教协同育人的理念,校企双方积极推进教学体系改革,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深化校企战略合作、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探索地方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才兼修、艺管融合、校企协同”应用型民航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以思政建设为引领,构建德才兼修的全人教育质量体系

根据现代民航服务产业就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需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民航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德才兼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道德养成与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育人理念,提炼家国情怀、敬畏生命、尊重规则等专业思政的主导内涵,倡导“让民航服务更安全更温暖”的价值理念,并将其全面衍射融入到所有课程中。

坚持推行诚信考试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奉献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将诚信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考试和生活之中,构建课程—考试—生活“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路径,完善了教学、管理、思政三方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着力塑造学生的诚信品德。

坚持整体性原则,研究制订专业及课程思政标准、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制订课程思政学期计划、创新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教学方法,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构建艺管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精准定位民航服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率先探索艺术类与管理类学科交叉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标准,2019年推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成为教育部目录内特色专业(130208TK),2021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适应民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需求提供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管理学自身的学科交叉优势,加强与音乐、舞蹈、播音主持等课程资源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开设16门艺术类课程和14门管理类课程,其中校企共同开发9门课程资源。学生接受综合素质培养和民航专业技能训练,提升民航服务技能、协调沟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艺术素养、管理才能和形象气质能够紧密切合民航服务行业的新业态发展。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构建学训结合的多维度实训体系

加大实践学分比重,实现教学组织形式从“学校主导、课堂情境”向“校企协同、应用情境”的转变。通过“以赛促学”,将赛事全方位嵌入知识体系、职业素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连续举办十届礼仪风采大赛,参加历届全国高等院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和推介展示会,将教学实践搬上舞台。

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把VR和AI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建设中,建设一门自治区级一流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营造全景式动态实训场景。探索“1+X”民航服务职业资格培训,引导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技能与保障。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为毕业设计视频+报告,综合考查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image.png

学生实训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校企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高端交通服务和民航人才培养。内蒙古民族大学与其合作办学以来,联合培养民航服务专业学生,先后在音乐表演和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空中乘务方向,并成为设置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首批19所院校之一。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双方实现深度融合,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实际相融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把校企合作贯穿于整个民航服务人才培养中。经过培训,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了10名“双师型”教师,并获得结业证书,实施“持证上课”。双方共同承担课程、教材、案例、实训、赛事等教学资源开发,合作培育了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出版了8本专业教材。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出资金配设备,共建集飞机模拟舱、形体训练室、形象设计室和 CBT 软件教学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为专业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学校校长和金通集团董事长共同牵头,分别成立专业建设与发展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学校设立独立的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并签署创建金通民航现代产业学院的战略框架协议,从招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体系、实训基地的共建到就业市场的共同开发,构建完整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校企协同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投入,形成教育供给链和产业需求链的有机衔接。

image.png

校企合作签约

教学实践成果丰硕,产生良好的标杆示范和带动效应

基于校企双方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合作,学校形成了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民航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实践探索,制定了一套成熟科学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实训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获得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专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良好效果。

学生的诚信品德和志愿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先后有45个班参加了学校的诚信考试,29个班获诚信班级荣誉称号,619名同学获得诚信证书。学生自主注册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服务队等二十余个社团组织,深入社区、福利院等开展公益活动。2013开始,学生每年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金奖15项、银奖3项、铜奖1项、单项奖1项、优秀表演奖2项,连续荣获6届本科综合组团体金奖。

image.png

学生参赛获奖合影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4%,升空率达52%,并且让来自草原牧区的少数民族学子们实现了飞上蓝天的梦想。学校连续多年被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应用型民航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也日益得到教育同行和行业市场的普遍关注。任军副校长先后应邀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民航人才培养与就业研讨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校空乘分会会议、专业建设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观摩研讨会等会议,并就学校的办学模式做主旨发言,吸引了西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同行先后来校考察调研,学习借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和空乘专业办学经验。该人才培养模式也成功入选中国高教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和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与金通公司合作,建立民航服务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并签署了校企合作共建现代民航产业学院的战略框架协议。

内蒙古民族大学创新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价值导向,主动担负起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使命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育现代化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直面民航服务人才培养的痛点并进行科学探索,走上了一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