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探索产业学院模式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作者:阮萱 发布时间:2020.09.01
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日前举行的“2020商业创新大会·西部峰会”的数智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不少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领导不约而同地提及,由于各种技术的不断出现,在人才培养上仅依靠大学是不够的,需要与企业、其他单位和学校合作培养,校企深度协同。

校企如何深度协作育人,当前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有何创新之处,打破了哪些难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宜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杨晓柏各自从校企一方进行了阐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产业学院是时代之需。杨晓柏总裁表示:最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这两年职教改革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职教本科、“1+X证书制度”等。这些政策的提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职业院校建得更优质,其中做得好的,还要向世界级职校冲击。对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来说,要进行这些探索,一方面要发挥学校传统核心的专业、学科优势,建优质专业群、优质校;另一方面要寻求切实突破,实现职校本科的方向引领。

这其中,必然离不开产教深度融合。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企业进入数智化时代,它的人才需求更新更快,因此更需要校企的紧密联系、合作,以数智化的场景进行专业课程的提炼打造。产业学院的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大尝试,无论是本科学校还是职业院校,这是目前大家的共识。我们认为数智化人才培养有相应的培养路径,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可以探索相应的培养路径,企业也可以贡献出数智化的课程逻辑和专业体系,研发相应的智能化课程来进行相应的推进,探索有针对性、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杨宜校长认为,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当前高校都十分强调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这点更为重要,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马上从事一线的工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跟企业、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共同合作。我们共建数字化产业学院,大背景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升级迭代,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技术出现。岗位不断更新、变化,企业的感受最强烈、了解也最深,新道科技背后有用友集团的600万用户,它最能了解行业发展前沿的信息。作为学校,我们希望跟这样的企业合作,让我们找准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供给侧改革,提供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是背景。

契机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给了学校改革动力。我们常说改革,其实重在教师,过去老师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培养模式,现在正好借着改革的大势,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水平的提升。目前我们老师已经达成了要改、要变的共识,觉得应该做这样的改革,这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产业学院是人才创新培养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杨宜校长认为,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是产业学院的方式,在北京叫工程师学院。这种方式是真正采取了“双元育人”的模式。过去我们也搞“订单班”,但不够实,企业来的老师大多是做讲座,很少去完整地带一门课程。而现在,我们和企业是共同开发课程,使产业和专业群对接,技术和课程体系对接,业务和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的专家和双师队伍对接,国际业务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对接。当然,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提供场景和老师,双方老师从一开始就一起商讨,学校老师提教学需求,企业来实现,并指导我们的老师怎么去用好软件和设备。大家共同开发教材、课程,搭建课程体系,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在后期,我们希望能培养自己真正的“双师”,让学校老师能够到企业去锻炼,跟着企业一起开发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校企合作能更加深度融合,更有助于双方就很多问题达成共识,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杨宜校长认为,从院校角度来看,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得更深更实了。过去我们的校企合作更多专注于课程或者实训,像经管类可能就是购买一款产品、一个课程,然后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过去,我们做人才培养方案,顶多征求一下企业的意见,现在是企业深度参与,我们合作一起来制定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家变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杨晓柏总裁表示,这几年,校企合作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企业更多是辅助,这两年,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单靠学校自己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已经难以跟上外面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应对能力比学校更强,因为企业在市场中,接触的信息更前沿,感触更深,因此校企之间的合作更紧密了,大家一起进行专业共建、建立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生了很大变化。杨宜表示,去年出台的“职教20条”,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不是层次,让我们对职业教育有了重新定位。例如,过去职业教育认为学生主要是懂技能,而忽略学生的分析能力,但现在,面对数智革命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来说,学生除了要具备传统相关领域的技术外,还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具备IT思维、还要有跨界工作能力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讨论新的专业目录修订时,希望要加一些理论知识,因为学生不只要学技术,更要知道技术背后的逻辑所在。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是欠缺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里,要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

具体落实到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上,我们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有所体现。我们加入了很多利于跨界的公共平台课、文化课,然后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过去我们设置选修课,都是提供单门课,现在,我们开设的都是模块课,一个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一种能力。例如学生要提高数字分析能力,我们就围绕其开设三四门课程,学生把整个模块学完,自然数字分析能力会有整体明显的提升。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哪些帮助呢?杨晓柏总裁指出,我们为学校提供了三种人才培养路径。最早是实践教学,校企共同打造一些课程,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内感知、体验真实企业的业务、流程等;第二,我们和学校做专业共建,和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出师资、建课程体系、推荐就业等等,我们推出一个专业,共同和校企合作,把它做好。这里有一个最佳的实践,就是云财会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有50位专家共同来组成,目前我们已经把云财会的课程纲领完成、发布,其中包含10本教材,有5门核心实践课程,让更多的院校来培养当前的云财会相应的人才;第三个方面,是做产业学院,这是更深层次的了,我们在积极地探索数智产业学院模式,涵盖财经内的智能财会学院,现代商业学院,以及未来技术学院。

我们基于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做了一些探索,在每一个专业方向里面都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相应的平台支撑,来为大家充分地进行课程服务和长久服务。新道科技作为平台型教育服务企业,背后拥有用友集团600万家用户支撑,从产业中发现新的场景,把它转化成课程、专业方向,再通过优质校的实践,又推荐到企业中进行优化升级,成为一个闭环的良性生态系统,真正和学校成为命运共同体。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