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农村学校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第六期
近年来,一大批特岗教师充实到偏远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成为农村教师队伍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已上岗的特岗教师在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方面也存在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农村学校如何加强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管理,帮助他们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担负起农村教育的重任?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举措谈几点经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大泉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规模较小,周边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办学水平偏低。为了充实师资力量,灵武市教育体育局3年来共分配给学校特岗教师14名,涉及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这些特岗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大学学历,平均年龄28岁,热爱教育事业,充满朝气,专业知识丰富。他们进入教学一线,有效改变了学校以往教师老龄化严重、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学历整体偏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状况,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正因为如此,自从特岗教师到学校任教以来,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们能振兴农村基础教育。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特岗教师逐渐暴露出专业素养上的不足,需要学校进行校本化的调查研究,采取有效举措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注农村特岗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部分特岗教师对在农村艰苦环境中从事小学教育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个人生活、工资待遇、班级管理、人际交往、工作压力等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回避矛盾、消极应付、工作效率不高,这些都对他们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顺利进入工作角色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农村学校师资紧张,教师普遍兼课,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导致音体美等学科的特岗教师要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他们在短期内难以应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陌生工作,心理压力大,工作没有起色,所教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这一问题在那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中尤为突出。 再其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优秀教师少,教学资源少,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少,有的特岗教师无法获得拜师学习、在职培训研修、展现才干等机会,个人成长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致使提升个人专业素质的动力不足,最初的工作热情很快消褪。还有部分特岗教师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逐渐消磨了职业理想,甘于平庸,不主动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特岗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但是普遍在执教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教学反思研修方面存在“短板”,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承担教研活动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茫然无措,又不知道症结所在。这是当前提升特岗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宁夏灵武市大泉小学教师参加教学比赛。 杨术斌 供图 立足课堂教学,引导特岗教师尽快胜任常规工作 教学常规中涉及的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基本要求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基本规范。其中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又是重中之重,也是特岗教师胜任工作的硬指标。学习理解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对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具有导向示范作用。最初,我校的几名特岗教师在解读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案、组织课堂教学等工作中出现了不扎实、不严谨、不精细等问题,课堂教学组织紊乱。为此,我们进行了教学常规的过关轮训和一对一帮扶,要求每位特岗教师必须通读课标和教材,在教研组长的帮助下确定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出示目标——导学引学——精讲互动——达标训练——反馈矫正——作业小结”这几个基本程序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在学法指导、培养能力上下功夫,杜绝华而不实的“作秀式”授课。 在教态、板书、多媒体操作、作业批阅、课堂评价用语等方面,学校也从“整洁、美观、严谨、娴熟、细致、激励、爱生”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特岗教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辅导学生细致耐心,处处做到言传身教。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普及使得新上岗的特岗教师乐于通过制作精彩的课件辅助教学,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教学中“三字一画”“阅读、背诵、积累”“教具学具操作”等基本功,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学校组织特岗教师在寒暑假培训中集中练习硬笔书法、简笔画,制作简易教具。语文特岗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背诵积累美文佳句,数学特岗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巧口算”“巧解题”的基本功训练,逐步积淀驾驭教材和课堂的内功,形成过硬的教学功底。 通过校本教研对特岗教师提供指导和服务 特岗教师已越来越成为农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校始终坚持“强化校本教研,精心指导和服务”的管理举措,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立足一线教学的校本教研是特岗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组——骨干教师”构成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严格落实教研工作方案,共同提高校本教研质量。这一教研网络中,各个层面的负责人对特岗教师进行“1+1+1”的帮扶,也就是由一位校领导和一名骨干教师定向帮扶一名特岗教师,并在校本教研、学科教学竞赛中形成稳定的帮扶机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指导计划和保障措施,将帮扶指导绩效和个人业绩考核直接挂钩,规定凡特岗教师在日常教学、教学比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对指导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的奖励。 为了使“问题——设计——行动”的校本教研形式突出实效,真正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实现专业发展,我们要求特岗教师和辅导教师及时跟踪、认真记录每一节汇报课、研究课的教学环节,有条件的用录像的形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积累关于特岗教师的各类教学案例,然后让教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和个人困惑,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矫正分析、交流研讨。这种分析研讨既可以是帮扶小组的形式,也可以在教研组同事之间开展,还可以在特岗教师之间进行。集思广益、有所感悟之后,特岗教师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到平行班进行再度尝试,对比反思不同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法的优劣。 骨干引路,同伴互助,引导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学校各个教研组都选派骨干教师为特岗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或者研究课。课后,骨干教师说教学设计、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接受特岗教师的质疑咨询。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反思,全校教师在校本教研这个平台上学会了发现问题、关注实践、多角度反思,获得了新理念。 对于那些成长快、可以挑重担的特岗教师,我们鼓励他们和骨干教师开展同一课题的讲课和评课比赛、教案设计比赛、教研论文评比等。在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大比武和学科竞赛中,我们每学年都选派优秀特岗教师参赛,同时聘请教研室的专家为他们进行辅导,使特岗教师积累实践经验,锻炼思辨能力,致力于专业发展,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熟,尽快成长为同行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优秀教师。 强化专业培训和研修,为特岗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校级继续教育培训,我校每学期都举行“课堂教学的艺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成长和教育智慧”等教学专题研讨学习。还为特岗教师购买了一大批教育理论书籍,使他们具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教学思路。在教师每人订阅一份专业杂志的基础上,学校还利用每周例会的时间,由校长组织教师学习精选的理论文章或案例。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特岗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在经费安排中优先保障特岗教师的需求。邀请片区学校中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为特岗教师上示范课,开设解决课堂问题的辅导讲座。由于北师大版的小学教材每学年修订幅度较大,我们由正副校长分别承担语文、数学教材的解读和交流工作,各个教研组长每学期都举行3次新教材通读和培训活动,这些措施及时解决了特岗教师运用新教材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特岗教师普遍通过了不同层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具有较为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对农村小学是一个潜在的优势资源。学校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指导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电子备课、网络查询、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等技能,共同分享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改变了农村学校长期沿袭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加快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人尽其才,激励特岗教师主动实现自我价值 特岗教师怀揣梦想进入乡村校园,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人专长是他们的强烈愿望。这一群体中有很多具有特殊专长的人才,学校在管理工作中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成才”的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搭建展示平台,让每个人出彩,发挥聪明才智。为此,我们逐步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论资排辈、竞争不公、主观武断、随意指令等弊病,着力为每位教师创造公平竞争、人文关怀、任人唯贤的工作氛围,不论职务职称高低,只要有才能,就真诚激励教师放手干。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激励。因此,在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努力为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特岗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平时,校长经常与特岗教师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对有困难的特岗教师尽力给予照顾帮扶,使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工作状态。特岗教师在充满信任、民主宽容、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不再有新手上岗的胆怯,不再有能力不足的担忧,在领导的真诚激励下迸发出工作热情,主动承担教学教研任务,乐于参与学科教学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 几年中,我校有3位特岗教师在市级教学评比或优质课展示中脱颖而出,为学校赢得荣誉;有4位特岗教师承担校园文体活动,在少先队德育、科学制作、体育竞技、主题作文竞赛中获得优秀辅导员称号;有两位特岗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市级专业评比中获奖。如今,我校的特岗教师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和敬业精神获得了家长、学生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尽管特岗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立足岗位,潜心钻研,不断磨炼,他们一定会成为振兴民族教育、推动农村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大泉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