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先重点发展到加快发展
www.jyb.cn 2016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从优先重点发展到加快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综述 最低零下19度,大风卷着积雪,和着飘落的雪花,刮起阵阵“白毛风”。寒冷的天气,仍然没有挡住内蒙古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锡林郭勒盟召开的脚步。 来自全区14个盟市的主管教育的盟市长、教育局局长、统战部负责人、民委负责人及部分民族中小学校校长、全区53所高等院校的负责人齐聚锡林郭勒参会。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在讲话中明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委会的要求,总结交流全区民族教育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区民族教育的重点工作。作为代表,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内蒙古财经大学、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二五”:有新成就 作为贯彻落实全国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十二五”即将收关,“十三五”隆重开启的时刻召开的全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总结“十二五”期间民族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值得总经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锡林郭勒盟全面展示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民族教育体系,同时也展示出了民族教育的水平和特色。这个总人口104万,蒙古族人口占30%的地区,民族教育工作任务分突出。他们的经验是始终把民族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并适度超前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包括了政策先行,落实好各级政府关于民族工作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各项政策;健全完善了民族教育的资金保障体系,从2015年起,财政每年至少安排民族教育发展资金1亿元,用于基础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起,全盟民族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将提高50%,还设立用于民族教育的专项资金;近十年来,累计设入民族学生的助学资金达到了11.3亿元;对民族学生的就业也格外重视,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的蒙语授课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政策,促进他们的就业。 如今,在该盟民族类寄宿制小学校中,家长可以不定期地来校与学生同吃同住。这是该盟在优化牧区学校布局的同时,推出的一项关爱学生的行动。由于该地区地广人稀,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更多的农牧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合理布局规划的角度,牧区学校和教学点全部调整到了旗所在地或建制镇,并在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该盟职业学院如今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教育名片,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5所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也为当地农牧业培养了许多技术型人才。 锡林郭勒盟的民族教育发展,是全区民族教育发展一个缩影。就“十二五”期间全区民族教育取得的成就,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以“新成就”来概括。这些新成就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全区的民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二是民族教育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三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四是双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五是民族教育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六是民族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七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基本形成。 七个方面中,每一个方面其中都体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亮点。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民族教育工作做出系统规划部署。《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已进入立法审议程序。组织实施了“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重大工程、人才计划。 ——每年9月,组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以“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献身内蒙古”为主题,积极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目前,蒙古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学的比例,在学前教育阶段为41.26%,在中小学阶段为34.29%;高等教育阶段占61.86%。 ——民族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民族教育各类专项资助(不含基础建设)由“十一五”时期的12亿元,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20亿元。 ——在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后,继续保留对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对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在自治区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等招聘时,单独划出15%的比例定向招录双语授课毕业生;对招用双语授课毕业生的非公组织,按照用人数给予用人单位3年的岗位补贴。 新成就的取得,是由于自治区区委和政府对民族教育“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工作方针引导的结果。 这些成就取得,到底留下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呢?侯元厅长将这些经验归结于“五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中央关于民族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于民族教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民族教育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切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必须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方针,始终把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民族教育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大局中统筹推进。四是必须坚持在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保障就业的同时,大力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各民族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不可缺少的力量 参加此次会议的53所全区等高学校,集中显示了全区高等教育在民族人才培养中的强大力量。 内蒙古财经大学以“创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民族财经教育新局”为题,代表高等学校在会上作了发言。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财经类高校之一,也作为全区唯一一所本科类高校,学校在民族财经人财的培养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完善了民族教育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在蒙古语授课学生修读双学士学位和应用类专业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校从1981年开始招收蒙语授课学生。经过30年的建设,到目前,蒙古语授课专业已经达到26个,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学生数占到了在校生数的29.3%。学校从2006级本科学生开始,在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英语、法学、工商管理等七个本科专业开设蒙汉双语双学士学位,累计培养了双学位学生10188人。学校结合全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拓展蒙汉双语授课专业,增加蒙汉双语双学士学位专业覆盖面,目前,已经从2006年的7个本科专业,增加到了11个。目前,学校蒙古语授课的26个本科专业,基本都能满足蒙汉双语双学士学位教学。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一些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了自治区蒙古语授课本科一批控制线的100分以上。而民族学生的就业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培养了一大批民族类人才。 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成了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基地。学校通过建设高水平民族教育学科和民族高等师资队伍,通过蒙语授课教育、蒙汉双语授课教育、民族预增教育、各专业直接招收高中阶段蒙授生等多种方式,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 所有高等学校,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与模式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都体现出了民族地区独有的特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民族人才。 “十三五”:加快发展 农牧区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少数民族幼儿就近入民族幼儿园比较难;优秀教师资源短缺,旗(区)级民族教育师资力量仍然薄弱;民族职业高中,生源危机,学校很难办下去;牧区学校高度集中,孩子从小离开父母,缺少亲情教育和有效引导,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民族教育专业数量较少,专业建设有待加强;蒙古语授课教师短缺…… 会上,许多地区和学校也抛出了民族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十三五”期间去一一化解。 对于下一步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作为会上发言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市副市长曹郅琛从几个主面进行了思考。一是深入实施“立德强能”工程,提高依法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切实增加民族教育的投入。三是创新师资培养,争取面向民族类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名额,采取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到师范类院校委托培养等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民族类学校校长及教师的长效培训。不只是该市,各盟市也都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 面对全区的民族教育工作,侯元厅长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要求。他说,“十三五”是国家和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推进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区的民族教育工作要实现“加快发展”。他提出,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服务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重要导向;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传承和繁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实施自治区“8337”战略,为打造祖国北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亮丽风景线作出应有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全区民族教育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思想基础,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深化综合改革,三是推进民族教育协调发展,四是强化激励导向,提升民族教育师资水平,五是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民族教育保障能力。他表示,加快发展需要营造发展的新环境,要科学谋划民族教育“十三五”发展蓝图,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要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6年第一期 ![]() |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发展:练好民族教育“内”功2016-12-06
- 遵循党的宗旨履行好民族教育工作政治责任2016-11-08
- 广西:到2020年小学到高中民族班学生将超8万人2016-05-24
-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督2016-05-04
- 内蒙古将加快发展学前、义务教育阶段民族教育2016-05-04
- 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落户中央民大2016-03-22
- 四川:政策“套餐”补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2016-03-20
- 内蒙古:坚持依法治教扎实推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2016-03-17
- 内蒙古:提出将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2016-02-20
- 打造优质特色民族教育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