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说文解字

归:拿“帚”回家的女子

发布时间:2024-07-02 来源:中国教师报

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学生问:“‘后五年,吾妻来归’,这个‘归’为什么是‘出嫁’的意思?我就看不出来这个‘归’与女子有什么关系。”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于是我给他们出示了“归”的字形演变图。

在“归”的简体字厘定之前,字形右边都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帚”,也就是手里拿着扫把打扫的形象。古时打猎、采集等重体力活一般是男人从事;没有出嫁的女子为“女”,主要在家学习女工礼仪;已经出嫁的女子为“妇”——“妇”字的右边也是“帚”,即在家拿着扫帚从事打扫活动的女子。

甲骨文和金文中,“归”的左边部分,许慎和段玉裁都认为是“小土堆”的意思,左右两部分合起来就表示用扫帚把地上的尘土扫成小土堆——这正是出嫁的女子要从事的工作,所以“归”字一开始就表示女子出嫁后要打扫庭院。从战国文字到后来的隶书,“归”字左边在原有字形下面加了表示脚趾的“止”,意思没有变化,进一步表明女子要边走边打扫。由此可知,“归”字的本义就是“女子出嫁”,《诗经·桃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等处都是这种用法,只不过汉字简化后,“归”的左右两部分都无法看出女子干活的样子了。

“在过去的观念中,出嫁之后才算真正到了家,那么出嫁后从婆家回娘家看望父母又怎么称呼呢?”我刚问出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就急着回答:“我知道,我们小区前几天出嫁的女子回门,叫作‘归宁之喜’,所以出嫁的女子回家看望父母叫‘归宁’!”我点头夸赞:“‘归宁’也可以叫作‘来’或‘归安’,《左传》就注释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女子出嫁才算回家,其实是古时女子依附于男子的表现,所以“归”就引申出“归附、依附”的义项,比如欧阳修《新五代史》中“皆背晋以归梁”、《战国策》中“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汉书》中“律前负汉归匈奴”、《资治通鉴》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等处。

另一方面,从“女子出嫁”的本义,“归”又直接引申出“回家、返回”的义项,比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刘邦《大风歌》中“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孔雀东南飞》中“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等处。

此外,因为“归”和“馈”的读音非常相近,有时候也当作“馈”的通假字,表示“馈赠”的义项。比如,《左传》中“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就是说齐桓公馈赠给卫戴公车马及五套祭服。

“前面的几个意思都好理解,就是最后这个通假实在出乎意料……”学生若有所思地说道。(柴海军)

《中国教师报》2024年07月03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