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际传播创新班的第一届新生,国际传播创新班吸引我的正是它跨学科的培养模式,能让我在掌握新闻传播的核心技能之外,接触到国际关系等内容。”兰州大学2025级国际传播创新班本科新生刘伊晴说。
近年来,兰州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数字化教育、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等方面亮点突出,持续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
有情怀、敢担当
加强对广大青年价值引领
今年9月,5000余名兰州大学新生在军训拉练途中经过榆中县高家崖村时,乡亲们自发送上热腾腾的土豆和玉米……“太暖心了,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扎根西部’不是口号。”一名新生感慨道。
一直以来,兰州大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引导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精神之基。
护理学院研究生孙国涛从专科一路攻读至研究生,在ICU为37位患者写下37本日记,以文字弥补他们缺失的治疗记忆。他说:“我可能不聪明,但我愿用更多时间去努力,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学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六协同”思政课教学模式,44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300余门专业课和通识课实现思政全覆盖,增强了课堂的鲜活度和吸引力。
“新时代的变化里,藏着哪些青年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宫长瑞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总是座无虚席,他通过“师生对话式”教学,以问题导入、数据支撑、案例辅助、故事穿插的方式,避免枯燥的理论堆砌,把思政课讲得生动又有趣。
跨专业、更适配
瞄准国家战略培养人才
2024年9月,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天山堂B502教室——全国首个2.0版本全景教学空间正式启用。该教室集多媒体教学、三维模型授课、虚拟实训、LIVE直播教学等功能于一体,打破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让教学实现了“精准滴灌”。
“以前讲地质地貌,只能对着课本画图。现在,用全景教室的环形屏,学生能‘站’在冰川前看地貌演变。”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任桂平讲授的“医学地质与人体健康”这门跨学科贯通课程,将野外宏观地质环境与微观药物转化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深受学生欢迎。
兰州大学始终注重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专业融合,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拥有广阔交叉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全面推行“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提前实现与高层次学术训练的有机衔接。
此外,兰州大学建成经济学、大气科学、力学、地质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等6个省级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生物制药新工科试验班。早在2010年,学校便首创人文萃英班,打通文史哲学科界限;2024年又新增临床医学萃英班、地球科学萃英班,进一步拓展拔尖人才培养的学科覆盖面。
2024年,兰州大学整合25个学院优势资源,创新推出17个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班,聚焦数智人文、先进计算、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通过“跨学院选课、跨学科导师、跨领域实践”的培养模式,构建起跨专业、复合型、高适配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融产教、汇科教
人才培养深入对接产业需求
“实验室里的成果,要能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近年来,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彭鹏带领团队与酒钢集团合作,攻克热浸镀锌铝镁板带耐腐蚀技术难题,提升产品性能至行业领先水平,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利润。
参与该项目的硕士研究生直言,通过深入参与项目攻关,获得了直面产业真问题的实践机会,实现了“问题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业中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龙团队瞄准国产机器人精度不足的痛点,与腾讯RoboticsX实验室展开联合攻关,研究生张凡也获得腾讯校企联合培养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业界顶尖的技术,学习到很多先进且实用的经验。”张凡说。
近年来,兰州大学不断加强行业导师、实践基地建设,将落实“双导师”指导和校企融合横向课题作为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的核心要素。目前,已完成1704名行业导师聘任工作;按照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建成校级示范基地12个,备案院级基地295个。
“就业实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通道。”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贺鹏介绍,学校创新构建“行业对接—区域联动—学科匹配”三维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已建成涵盖38000余家企业的优质资源库,建立行业重点单位联系群5个、就业工作站50余个,与110多个城市建立引才联系。
据统计,兰州大学每年近30%的毕业生选择赴国家重点领域就业创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兰大牌”学子广受用人单位认可,成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李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