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解锁“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密码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陈文静 王轶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实习单位,白天在企业跟岗实习,晚上回宿舍交流学习……这是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新产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三学生曾创的日常。近日,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准’工程师,一毕业就能转正。”

这所学校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秘诀何在?

纵深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关键一招。2020年,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与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共建高新产业学院,根据园区发展所需,将与园区企业紧缺的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迁入,积极探索学院对接园区、专业对接产(企)业、课程对接岗位、学习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能够为园区培养人才,园区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场景。”高新产业学院院长黄科军表示,学校着重推进与以电子信息为主的维仕科技、信维电科、艾迪奥电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三一集团、伟源科技,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金博碳素等园区优质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引入真实生产任务到课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对接,打通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不仅与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每年还会到学校招聘人才。目前,学校毕业生在员工层占比达30%。”在距离学校高新产业学院不到3分钟车程的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企业人事行政经理潘瑛向记者介绍,学校培养的学生目前已经进入企业高端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研发、制造等环节工作,其中最核心关键的工序——流延,也有来自学校的毕业生。

高新产业学院机电一体化20101班毕业生黄伟,如今已是信维电子科技(益阳)有限公司研发部的一名工程师。“得益于学院就建在园区里,大学期间,我在园区的维仕科技和艾迪奥都顶岗实习过,所学知识在企业得到了应用和提高,也能更快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模式。”他告诉记者,“我们的老师,不只来自学校,还有来自企业的技能大师。”

这座高新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园区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据悉,学校与益阳高新区管委会计划在2年内新建一所高水平产业学院,以产教深度融合、科教深度融汇,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文静 通讯员 王轶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