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他始终秉承寓教育于科研,寓教育于日常的育人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于教书育人第一线,带领着学生们徜徉在分子的奇妙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化学之美。

周其林

发布时间:2018.09.12
中国教师报

男,汉族,1957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始终秉承寓教育于科研、寓教育于日常的育人理念,教书育人取得累累硕果。他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优秀博士和硕士70余名,其中多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他突出科研育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每年输送数十名本科生到国际顶尖实验室学习。他身体力行,为中学生作化学科普报告,录制视频公开课,引起热烈反响。他设计研发的全新手性螺环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誉称“周氏催化剂”,产生重要国际影响。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周其林始终认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教师。他不止一次对课题组的教师和同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高校做基础研究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将学生引领到学科的前沿,帮助他们学会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

从到南开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担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有机立体化学》《当代化学前沿》等课程的任务,他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即使没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为了让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勤于思考,周其林在课堂上想了许多办法,除了把知识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外,还增加了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天早晨8点到实验室,晚上9点离开,离开前与实验室的学生一一交流,一周6个工作日,周其林的生活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准确。与科学研究一样,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细心,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档案袋,封面写着学生的名字,每个学生发的每一篇文章和学术资料他都保留下来。

在周其林心中,他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在南开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大学者”周其林的课题组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无论本科、硕士或博士,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体验一番。

面对荣誉,周其林说:“我的生活不会因任何荣誉而改变,以前我为教育、科研工作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后还会是百分之一百。”

《中国教师报》2018年09月12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