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自己的英雄

作者:杨静娴 发布时间:2018.01.31
中国教师报

多年前,我以为做教师是我的理想,崇高的情感总是能轻易感动自己。后来我才明白,那其实只是一个农村女孩借以改变生活状况的手段——一份看起来清闲体面、吃皇粮的工作。直到毕业后来到这座小城,我才明白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

10多年前,一个月不到800元的工资,不仅无法帮我接济家中还在上学的弟妹,即使是维持自己的生活,也需要精打细算。而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除了做教师,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工作。后来,我来到张家港,仍然在学校里做教师,看起来是主动辞职,本质上是一种被动选择。

有时,我们会误认为获得了别人认同便有了自信。在薪资和环境相对改善的南方,对于我来说,巨大的工作压力首先来自于希望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之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几乎每个环节都是在无数次修改之后完成,然后整个人又陷入一种更加迷茫空洞的状态,疲于应付,所得只有获得表扬以后的短暂亢奋和无尽的卑微。现在想来,我多么想抱抱当初的自己:我也曾努力“讨好”别人,通过向权力靠拢来获得归属感。

如果教师或者个人的成长是一种可能,那么每个人对安全感的渴求都不应该被嘲笑。只是,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安全”,而恰恰是对“安全”的一种突围。所以我们身处体制内,受保护也受伤害。只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教师的尊严和自信才有建立的可能。否则,我们和学生都只是佣工和产品的关系。

当我真正投入教学之中,在琐碎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在感受每个孩子的成长,面对家长的无力与卑微时,我才明白那种将“我”排除在外的教育既无法获得成就感,也难有安全感。如果我们不是把学生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用“升学”“排名”“成才”等功利性的标准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建立自信的人格,除了徒增师生的无力感,还可能产生更多的嫌隙和怨愤。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几年前我在一个职业高中教语文,常常心生“教育不是万能的”感慨,将教育想象为一场救赎,这种悲情的英雄主义如果内化,那么教师一方面会假设自己无所不能,一方面会试图逃避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责任。自以为是与胆怯懦弱,这两种看起来完全相反的心理,本质上都是对自我的否定。或许我应该感到幸运,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他们让我一次又一次回望过去:如果有机会,我们是否愿意了解并安慰曾经的自己?

“真正的英雄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教师: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胆怯与卑微;爱自己,成全一个更努力更勇敢的人。教师的自信来源于教育本身。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31日第8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