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举行

作者:李凌 发布时间:2018.05.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凌) 5月13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在北京举行。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携手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东西方一流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名校校长、杰出的国际人才,就“未来的挑战:视野·素养·选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切实围绕全球化、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父母关注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深入讨论如何培养具有未来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全球化3.0时代,优秀的学校在全球招生,优秀的企业在全球揽聘人才;反过来可以说:孩子的学习跨越了国界,国际化人才的成长之路向更多人开放,更多个体拥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工作,与遥远空间的人交往、合作;当然,竞争也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面向未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提升他们的“全球胜任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先生(Andreas Schleicher),他也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项目负责人,做了《教育孩子,不为过去,只为将来》(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rather than our past)的主题演讲。他从现代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谈起,对“全球胜任力”的概念进行了官方解读:“全球胜任力是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他认为,“全球胜任力”是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是PISA关注这些能力的原因。他说:“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能够分析当地的、世界的,甚至跨国间的问题,能够理解不同的观点,能够和不同文化的人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互动,并且能够为集体的福祉以及可持续发展付诸行动。”

哈佛大学前本科招生委员会高级招生官Sally女士就培养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发表演讲。她认为好奇心使我们不断在知识领域探索,不停地提问与反思;在世界名校的录取标准里,好奇心也是招生官希望从每一个申请者身上看到的关键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谷贤林教授就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进行阐述,他认为“包容”与“合作”是通向成功人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素养。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在开幕致辞时,深入分析了当下与未来的挑战,充分认可发展全球胜任力对于中国青少年的意义。他寄语家长:“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善于自我学习与成长,始终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路上努力前行,便会成为孩子崇拜和信任的榜样;同时,我们也才拥有了陪伴孩子成长的能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但能给予爱与关怀,还可以带给基于全球的视野和格局,陪伴他们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从“教育”到“学习”: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孩子的学习

这是一个知识时代,各个学科的研究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正在急剧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变的是人类大脑的规律,和进化嵌入我们基因的繁殖与发展主题,这个主题,决定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越来越重视,同时也会越来越科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督学张力教授在论坛发表《从当前到未来的教育与学习,多维度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今后的教育可能变成一种共同事业,实现从“教育”到“学习”的跨越,从一个社会的有力的制度安排,过渡到包含了各种各样形式的学习。在这样一种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历的边界将被淡化;因为新科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为个人学习带来极大便利,当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的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女士、鲸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光宇女士、清华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生刘泽华同学,就“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孩子的学习”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的主要议题和观点包括: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用惧怕改变,相反要拥抱科技变革为个人学习带来的便利。

·培养孩子要发展专属于人类心智的能力,放弃传统的“机械型学习”;即使我们再想把孩子逼成考试机器,他们也比不过真的机器。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进化赋予我们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表现在学习与工作领域,好奇心和创造力是最值得重视的关键性能力。

·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人工智能确实会让很多职业消失。哪些专业将来最有前途?如何为学习这些专业做准备?

视野:从国际研学开始培养走向世界的孩子

孩子成功走向世界的前提,是足够了解世界。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走出校园,走出国门,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天,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先生、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牟成梅女士、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张晔女士在现场分享了各自学校在国际研学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思考。

研学与传统的旅游观光的区别是什么?通过研学活动,孩子们都得到了哪些成长和收获?开展研学活动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校长们在分享中表示,研学活动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旅游观光,而是结合课程设计的一次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开拓视野,真正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幸福就是一起成长:麻省理工金融小子养育手记》是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教授的新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幸福就是一起成长”也是陈采霞希望与现场父母共勉的一句话。

北京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蒋凯教授、《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女士,作为点评嘉宾,对该书进行了点评。他们高度称赞作为妈妈的陈采霞教授的育儿智慧,认为全书从儿子从出生到进入谷歌工作期间的二十多年的记录,生动地再现了孩子在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如何拥有热情开朗、善于交流的性格,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战胜成长的困难。这些故事包含真情,所思所感贴近家庭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如何在家庭中发挥阅读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如果通过家长的有益引导,能够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就将是家庭最大之幸事。

现场,陈采霞教授将签名新书赠送给“向日葵父母学堂·读书会”的爱读书家长,希望鼓励有同样兴趣的爸爸妈妈们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