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各地多措并举推进老年教育扩容增量、提质增效——

老年教育点亮“银龄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郑翅 发布时间:2025.11.01
中国教育报

  上海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首日,学员们满怀热情地踏入校园。新学期,上海老年大学提供超过2.7万个学额,招生规模再创新高。

  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地多措并举推进老年教育扩容增量、提质增效。

  老年教育的内涵式跨越发展离不开法规依据和制度保障。上海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上海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打造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优质均衡、泛在可及的现代高质量老年教育体系,研究推出“银龄学习支持计划”,鼓励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提质扩容,特别是加大对远郊和农村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安徽高位统筹,出台《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将老年教育纳入教育强省建设重要板块,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累计建设各级各类老年学校1.8万余所,其中高校老年大学达89所,424万余名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

  为了激发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破解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瓶颈,江苏省常州市明确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列为四大核心任务之一;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统性政策扶持文件,社会力量举办的军休老年大学、健康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相继落地,全市形成“政府+高校+行业+社会”的多元办学格局。

  在基层社区,创新模式同样在生根发芽。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街道办事处青翠路社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构建“社区主导、第三方运营、多方协同”模式,开设30余门课程,服务老年人超1500人次,满意度高达96%。

  当前,我国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老年课程也随之变化,更具时代特色。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浮星桥社区学堂,时装模特、太极拳等特色课程吸引众多老年人参与学习。“在家门口就能开启精彩的课堂。”学员赵丽丽说。近年来,湖州针对农村老年教育短板,实现镇街老年学校100%覆盖、村社老年学堂覆盖率超86%,常态化开设健康养生、非遗传承、实用技能等课程100余门。

  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同样得到有效释放。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老年大学推行“1+X”办学模式,设立6个分校和13个教学点,依托专业特色开设书法、中医养生、凤阳花鼓等19个专业,3年来服务学员1800余人。

  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则探索出分级设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开设惠民型、入门性课程做实业务基本盘,开设分级收费的基础班、提升班与精品班弥补运营成本,并针对特定群体开设“大师班”等高端课程,形成三类课程互为支撑的生态体系。同时,将学习延伸至文旅消费领域,2025年合唱节吸引各地59支合唱团队共3000余人参与,切实有效带动区域银发经济发展。

  老年教育也为银发群体融入数字时代提供了学习平台。福建开放大学构建“一网一舱一平台”智慧教育场景,升级后的福建老年教育门户网实现多终端访问,将福建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终身学习在线等统一集成至“福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服务用户已超过200万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老年教育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课程搬上网,而是致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福建探索建立老年学习账户,实现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和转换,学分银行接入闽政通APP,同步开发手机端“闽学码”,实现“一码在手、学遍福建”。同时,通过开展“百师千课进万家”“智慧助老”等老年教育活动,年送课超1000场次,参训老年人超80万人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未来,各地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深化资源整合、完善教育网络、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创造更好学习条件和环境,持续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1日 第0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