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情洒老区促教改

——中国教育报刊社“宣讲行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福建三明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龙超凡 徐越 禹跃昆 发布时间:2020.09.21
中国教育报
情洒老区促教改

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金芳作专题报告。本报记者 龙超凡 摄

情洒老区促教改

②教育部中考改革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杨培明作报告。本报记者 龙超凡 摄

情洒老区促教改

③北京教育考试院会考评价专家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韩英作报告。本报记者 龙超凡 摄

这是一场酝酿许久的宣讲送教,也是一场教师们期待许久的思想盛宴。

新高考、“强基计划”、核心素养、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有关人才培养和招生改革的“热词”不断涌现,中小学教育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对高端培训的需求也变得尤为迫切。

9月18日至20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宣讲行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走进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福建省三明市,并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金芳等3位专家宣讲精准送教,一场场叩人心扉的报告令在场的老师们激动不已,收获满满。

宣讲政策 给出“方子”

陈金芳作首场报告,其题目《新时期中小学考改、教改动态与应对策略》在大屏幕上呈现后,立即吸引了教师们的目光,现场格外安静。

陈金芳从新高考、新中考改革政策主线入手,重点介绍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指出新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陈金芳进行了具体阐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了为什么考,考的内容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着重考查学生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4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针对新高考、新课改带来的挑战,陈金芳建议,学校要做好课程整合与建设的顶层设计,吃透课标与教材;制定课程框架与实施方案,学科课程有层级,校本课程有特色;要明晰原则、思路、目标、实施的内容与路径、责任人及激励评价制度;要实现“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其核心是转变学习方式。

“在新时代,高中校长面临着新高考、新课改、新技术的挑战,任重道远!”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三明一中副校长严业安深有感触地说,当好一名校长不容易,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名好教师,这是立身之本;其次要做好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校长必须是万能的”。

一上午的讲座很快就过去了,在现场的教师们意犹未尽,纷纷跑上去围住陈金芳问了很多问题。

案例呈现 传经送宝

登上第二场报告舞台的是教育部中考改革专家组成员杨培明,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报告题目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南菁行动》。

杨培明介绍,学校前身是江苏学政黄体芳于1882年在左宗棠协助下创办的南菁书院,“南菁”意即“南方菁华”。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10多名,近年来有10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立项,教师出版著作近30本,每年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

南菁高中的悠久历史和卓越成绩,令教师们钦服和向往。“今天的南菁如何继承传统,给学生成长以真正的价值引领?”在教师们心驰神往之际,杨培明抛出问题,这也是他自己在努力追寻的问题。

“新时代教育需要彰显美学精神。”杨培明说,新时代教育需要以美学精神优化统领学校课程教学文化,以审美教育促进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面前,让人高高地挺立在大地上,更加有尊严地生活。

杨培明的报告引起了三明四中校长黄仲庆的共鸣:“学校的发展要有内涵,要以教学研究为推动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校长要有经营力,要理念有魂、办学有特色、管理有境界、未来有谋。”

针对教师们关注的新高考,杨培明结合本校的实践予以解答。“高考方案在于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本策略,课程改革在于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落地方式。”杨培明说,学校在新高考中的选课原则是“自主选择,适当引导,尽量满足”,即引导学生“选1科未来方向+2科最优学科”,将选科、选师、选课相结合,并根据本校生源情况及师资水平科学指导,强化本校优势学科(教师)宣传,打造优势学科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所选3门学科的思想关联性指导。

“这是一场精彩的讲座,听完使人有这么一个冲动,就是到这所学校去看一看,进一步去享受优美的校园生活和课堂。”三明教育学院副院长林启福说。

讲座中,不少教师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拍,一些教师不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追本溯源 探究命题

最后一场报告题目是《新考试导向下“新教学”改进研究》,由北京教育考试院会考评价专家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韩英授课。

韩英从文件学习与理解、考试命题与分析、试卷案例与研究、课堂教学与改进等4个方面展开阐述。

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高考方案进入落实阶段,高中教育定位更加明晰,聚焦核心素养。那么,高考命题的立意与追求是什么?韩英说,一是突出思想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理念、创新精神。二是体现学生水平进阶:关联学习过程,区分素养水平,引领高阶思维,重潜能考查。三是体现教与学的成果:谋求教考关系的和谐,衔接课程改革,助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具体而言,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已经实现从模型到试题的转化。教师和学生分析试题从知识结构、学科能力层级、考查立意入手。”韩英说。

听到这里,永安一中高三历史教师易振文感觉颇受启发:“教师学会分析试题,知晓高考命题的立意,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课、授课,就能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韩英说,课堂教学改进应更加注重“内容—情境—任务”的整体设计,提升学科阅读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重情境创设与开放性任务设计,增加阅读量,强调应用写作成为趋势。

韩英追本溯源、探究命题的报告,赢得了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对于这种送教形式,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认真聆听了3场报告后,永安市巴溪湾小学教师赖英欣喜地说:“教师腾飞的双翼,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一路有专家引领,一路有志同道合者的同行,我们就能更好地奔跑在立德树人实践研究中!”

三明市名校长培养对象、三明市列东中学副校长杜成露也从报告中汲取了很多能量,他说:“我们要自觉努力用教育家的理念和情怀办学,保持足够的精神定力,坚定不移地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办学质量,听从内心召唤,回归教育本真,持之以恒地做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教育,努力让每一名学生走向成功。”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场培训结束后,都有不少听课教师聚在一起讨论授课内容,或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谈收获体会……

此次“宣讲行送教行”活动虽落幕了,但对地处闽西的教师们而言却是一次成功的出发。

本报三明9月2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1日第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