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牵住教育过程评价这个牛鼻子

作者:熊丙奇 发布时间:2020.07.03
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也称“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两年来,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扎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行了清理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专项行动,但正所谓“有破有立”,要全面破除“五唯”,必须建立新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总体方案》解决的就是“立新”的问题。

《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对准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五唯”评价,从本质上说,就是过度强化结果评价,不重视过程评价。比如对学生的评价,就看一次考试的成绩,而不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这带来的问题是,纳入升学考试评价的科目教学,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都高度重视,并按考试要求教与学;而不纳入升学考试评价的科目教学,则不被重视,被弱化、边缘化。基础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强化过程评价,就将扭转只重结果评价的倾向,重视学生成长的过程,给学生全面的教育。过程评价不仅对基础教育来说十分重要,高等教育也必须强化过程评价,提高每一门大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体方案》提到的增值评价,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在进行探索。简单来说,不是用学生分数的绝对值来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成绩,而是要评价学校、老师教育教学做出的“增值贡献”。在结果评价体系中,强校往往是汇聚了很多优秀(高分)学生的学校,而名师则是教出高分学生的教师。这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别,以及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付出。一名学生从40分进步到70分,这是很大的进步,可是在强调结果评价的评价体系中,他还是不如80分的学生,哪怕这名80分的学生以前的成绩就是80分;教师对从40分提高到70分的学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得到的认可却不如教一直是80分的学生的教师。这让优秀教师大量集中的“名校”,不少人却不愿意教成绩不好的学生——这和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使命是背离的。探索增值评价,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好的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变化快、成长好的教师。

当然,增值评价的标准不能也是分数评价,如果增值评价仍是分数评价,那还是唯分数论,而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就要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怎么让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落地,这是所有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公众更关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结果评价的导向,往往就会采取简单的数量指标进行评价,这很直观、可操作,但不适合复杂的教育评价。进行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就必须推进专业评价,提高专业评价能力。学校的教师委员会(高校则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应在专业学术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对于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还会担心其公平性、公正性与公信力问题。要回应这些关切,也必须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避免行政因素和利益因素对教育评价的干扰,确保评价公开、透明、公正地进行。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3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