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灯

作者:高闰青 发布时间:2020.04.09
中国教育报

一场疫情,让钟南山的名字再次响彻中国大地。他何以如此勇敢担当?“母亲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这是钟南山在回忆家庭对自己人生影响时的深情陈述。原来,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成就了他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多年后,他又把这些优良品质,传承给了儿孙,令人不禁感慨:“难怪先生有如此情怀,是因为钟家的家风好呀!”

当下,国人都居家抗疫,正是涵养家风的好时机。每每想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教育意蕴,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感恩她用自己特有的生活智慧,娴熟地经营着我们一大家人的幸福,让我们感受家的温馨,感受生活的美好,并成就了代代传承的美好家风。

    照亮孩子回家的路

母亲今年83岁了,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农村女人一样,她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我们家五世同堂,母亲每天都要赶在晨曦之前起床忙活,忙完早饭之后,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收工回来又要马不停蹄地烧火做饭。白天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她还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清扫缝补,准备次日三餐,往往要操劳到深夜。

小时候,家里从事古法手工造毛纸,作为农闲时的一项家庭副业,全家老少共同参与制作,之后让大哥大姐沿街叫卖。那时,为了多卖出一些毛纸,再加上是步行拉着平车,他俩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可是不管有多晚,不管白天有多劳累,母亲都会擀好面条,在煤油灯下,一边做着家务活,一边等着他们回来,直至他们吃完睡觉之后才去休息。

社会学家费孝通观察家庭教育时发现,家庭中很多习俗都是在家人共同参与中完成的。家庭成员一起共同接受礼俗,在礼俗中找到归属,服从礼俗规范,获得情感支持,习得人与人共处、交往的行为方式,形成家庭仪式感。仪式也是一种力量,每次看到灯下母亲的身影,我就会想起“母亲是盏心灯”这句话。可以说,正是这盏心灯照亮了孩子回家的道路,正是这份等待加快了孩子回家的脚步。

    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祖父上了年纪后耳朵有点儿背,有次我二嫂对祖父说话声音有点儿大,母亲当即批评了二嫂,并告诫我们对待祖父要恭敬有礼。父亲骤然过世后,母亲忍着悲痛安慰我们,让我们不要太过伤心。同时,母亲还担负起了代替父亲照顾祖父的责任,丝毫没有懈怠。

祖父离世前每天都需要人日夜照顾,母亲不忍心打乱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在祖父的房间支了一张折叠床,自己昼夜不息地照顾伺候。当时,母亲已经是75岁高龄的老太太,街坊邻居曾经劝她说:“差不多就行了!”母亲却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不然心里过意不去!再说了,我怎么做,孩子们都看着呢!”

家风像一条绵绵不绝的河流,像流过孩子心田的一股清流和甘霖,滋养着后代的精神世界。作为连接祖辈和子女的重要纽带,父母在传承良好家风、形成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过程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母亲的话很朴实,她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充实和完善着家风的内涵,留给我们一份丰厚的无形财富。

    每个指头都连着心

我们兄妹6人中,二哥天生老实寡言,除了一身力气,没有别的生计,始终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牵挂,直到现在,母亲仍然和二哥生活在一起,操心着他的衣食住行,帮助二嫂搓皮筋挣点零钱贴补家用。我知道,这牵挂母亲一生都不会放下。

人们赞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母亲,因为在她眼里,地头剥豆的小儿子和当总统的大儿子都一样,甚至更疼爱小儿子。其实,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在母亲眼里,自己的孩子没有优劣之分,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但每一个指头都连着自己的心。”母亲总是不由自主地最关心那个过得最难的孩子,却从不介意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2010年,二嫂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说,治疗手术费要5万多元。二哥家里经常捉襟见肘,平常生活都要我们兄弟姊妹帮衬,哪里有钱治疗二嫂的病。当天晚上,母亲打电话来说:“我要给你二嫂看病,希望你和你弟来出这个钱。”我试探着问母亲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可您为了儿媳妇,不心疼我们俩了?”母亲说:“儿媳妇怎么了!你二嫂进了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人!你们如果不愿意出这个钱,我就去找你舅舅们借钱。”我又问母亲:“那您借的钱怎么还?”母亲坚定地说:“我还!等治好了病,我帮你二嫂搓皮筋挣钱,我们一块儿还账。”

听了母亲的话,我眼眶发热,心里发酸。母亲就是这样,善良而坚毅,脉脉温情下永远涌动着果敢刚强的力量,哪怕燃尽自己最后一点儿光亮,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共度难关。不管是儿媳还是女婿,母亲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像一只护雏的老母鸡,支棱起全身的羽毛,用尽所有的力量,凛然地与命运抗争,尽其所能地呵护好她翅膀下的每一个孩子!二嫂康复后,母亲一提到这件事就会流露出满心的欣慰。

多年来,母亲用她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们,用她的勤劳智慧启迪着我们。我感谢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够尽我所能去报答她。母亲却说,只要看到我们过得好,便是对她最好的报答。一直以来,我总感觉母亲就像一盏智慧的心灯,照亮我们的生活,指引我们的道路。有她在,不管经历什么,我们始终有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09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