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停课不停学”不等于简单的“线上教学”

交出一份有温度的答卷

作者:项海刚 发布时间:2020.02.18
中国教育报

因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通知各地延迟今年春季开学的日期,利用网络平台,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应对行动。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引起了一些争论。

批评的观点主要有:线上教学让假期不像假期,学生学习的负担加重;硬件不完全到位,网络拥堵,上课效果不佳;长期线上学习对视力影响过大,不利于学生成长……这些“冷思考”在各类社交平台被不断转发,引发了一些人的混乱。笔者认为,对此需要辩证看待,形成更全面的共识。

首先,教育要时刻牢记社会担当。“停课不停学”是疫情时期的应急之举,家长、学生居家是一种贡献,居家学习更是一种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值得肯定。这既是教育战线广大同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之举,也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展示。

各级教育部门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大量线上课程资源,构建了不少公益平台,值此社会需要之际,进一步整理挖掘,让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量体裁衣,筛选适合的教学资料,或趁此机会录制一批好课,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适切的资源,这正是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有力体现。

其次,教育要牢牢把握育人本质。这次疫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本身可以挖掘众多的教育元素,学习应当超越知识的范畴,凸显价值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信念与信仰。疫情面前,我们的教学内容设置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德,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与自然,关注责任担当,这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全人教育的内涵理念。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在特殊时期,服务更要适应各方需求:一是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落下,比如对硬件网络不足的家庭,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给予关心指导;二是关注安全健康,关爱每一位师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指导大家遵守规则,不随意外出,保持良好的习惯与状态;三是周到细致,比如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打印学习资料,导致打印机脱销。这样的问题教育部门就可以想到前面,通过电子课本、无纸化作业等方式,完成教育教学,不给家长增添麻烦与焦虑,也给疫情期间的物流减轻压力。

最后,教育要坚决守住自己的阵地。前期“停课不停学”消息一出,有许多培训机构疯狂出击,以公益免费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这种挑战,其实是对教育生态的破坏,学校和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提供优质服务,迎接挑战,守好自己的阵地。

线上学习是新事物,时间对大家来说都很宝贵。我们要怀敬畏之心、谨慎笃行。我们更需要关注学生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与压力。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自律上,把线上教学作为养成好习惯、激发真动能的好机会。而不能因为组织不力,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诚然,“停课不停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切不可因噎废食直接喊停。物之初始,其茂也盛,其形也丑。任何一项改革初期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信息反馈、收集、协商、改进机制,回应社会关切。

各级政府也纷纷行动,如北京、杭州等地已出台政策,双职工家庭中有未成年人的,允许一方在家陪护,工资照发。浙江把新教材送达学生家庭,广东规定一次网课要控制在20分钟内。这些有益的尝试,都是积极的回应。让我们不忘初心使命,牢牢守住教育底线,把握教育实质,在“停课不停学”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2月18日第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