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父亲离世后,我不再吃面条

作者:李芸 发布时间:2019.08.15
中国教育报

泪目中写下这行题目,心情良久难以平复。

每当看到面条,我就会想到父亲,就仿佛看到父亲在理发店里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边吃边点头说“好吃好吃”的情景。

每次提起父亲,我就充满了愧疚,在心中泣不成声:“爸,您还没花过我挣的一分钱,怎么就走了呢?您说等我大学毕业就退休,怎么能食言呢?”

父亲是个乡村理发师,二十几平方米的店,一套带镜子的理发专用椅,简单的理发工具,两个单凳加三条长的木头连椅倚墙而放,在当时当地就是全镇最大、最专业的理发店,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愿意来找父亲理发。

父亲的理发店是镇上最忙的店,日出开门,天黑关门,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父亲来不及回家吃饭,母亲就去送饭。常常是父亲拿起筷子刚准备吃饭,就来了要理发的乡亲,父亲二话不说就放下筷子、拿起剪子,理完一个,又来一个,午饭往往不知道拖到几点才吃得上。有时明明肚子饿得咕咕叫,父亲嘴上还说“不饿不饿”。他常说:“大家是趁中午太热,没办法下地干活才来理发,我在这里吃饭耽误了大家的时间,那怎么行?”于是父亲经常错过午饭,疲劳不堪。

父亲的理发店收费是最便宜的,无论是原来的村集体所有还是后来的个人私有,他收的一直是镇上的最低价。他常说:“老百姓挣钱不容易,我少收5分钱,这家人可能中午就可以加个菜。”可是因为便宜,店里的顾客就更多,他就更累。母亲关心地劝他:“年龄逐渐大了,开门晚点儿,关门早点儿,中午也按时吃饭吧!”可是父亲嘴上答应着,做起来还是老样子,晚上还定时上门去给腿脚不灵便的独居老人理发。

父亲的理发店是个热闹的歇脚点。村民们下地干活回来累了,路人赶集渴了,常会到这里歇歇脚、聊聊天、喝点儿水,冬天还会有人在这里摆上棋盘杀上一局,有人兴致来了还会唱上一段京剧……也有的人来歇脚就顺便理了发。父亲常说“人多热闹,和气生财”,从不嫌人多人闹,一边理发一边和大家打着招呼,说笑着给人理发。

父亲的理发店还是乡亲们的杂物存放点。墙角总有乡亲们赶集时临时寄放而没有及时取走的物品,铁锨、锄头、镰刀、筐子,甚至还有放蔫儿了的青菜……显得屋里既不专业又不整洁。常有人劝父亲:“老李啊,你以后别让他们在这里放东西啦,太乱了,这些没人要的就处理了吧!”父亲却说:“不碍事不碍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想放就放吧,啥时候想起来就拿回去啦。”

父亲就是这样心地善良、无私无我,就是如此有求必应、乐于助人,为了家人、为了他人,经年累月透支着身体、透支着精力,快乐着别人、忽略着自己。母亲帮不上什么忙,就给父亲做他喜欢吃的面条。好吃的炝锅面、打卤面,凉面……等到父亲吃的时候,往往都坨成了面疙瘩,母亲仍是变着花样地做:“兴许哪一次,中午正好店里没人,你爸爸不就能吃上好吃的面条了吗?”有时,母亲也想给父亲换换别的午饭,可父亲总说:“吃面条挺好,能当饭、能喝汤,还吃得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一天十几个小时站下来,常感体力不支,腰疼腿疼。我上大学后,回家时也常劝父亲注意身体,多休息,他就说:“等你大学毕业,我就不理发了,回去看着我们的苹果园,养老。”我心头一紧:爸爸这样辛劳,是在给我挣学费啊!“等我工作了,挣钱养您啊!”可是没等我大学毕业,父亲却因病突然离世,让我措手不及,孝敬不及,报答不及!那一年,我23岁,父亲才49岁!

23年相处,父亲的一言一行早已烙进我的心里。于我,面条已经不是面条,而是父亲降低己欲、为人着想的符号。朴实的父亲,从未说过我们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可他善良、无私、利他的品质,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我的骨髓,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现在,我是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淄博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者,经常在工作之余去学校、社区向家长和班主任传播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唤醒家长,支持老师。助人,已经成为我的自觉。

父亲离世后,我不再吃面条,以此向九泉之下的父亲致歉;父亲离世后,我行走在公益路上,以此向九泉之下的父亲致敬。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15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