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芦溪:两个90%背后有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甘甜 发布时间:2019.02.17
中国教育报

■走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特别报道

芦溪县试点任务

● 扩大普惠性资源

● 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普惠性幼儿园占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赣西小县芦溪,学前教育有两个“显眼”的数字。

时光退到2011年,那时,芦溪县只有一所公办园,条件落后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大量存在,近一半的孩子没有入园……

直面“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三大难题,近年来,芦溪县政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管扶并举促进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提高保教质量,走出了一条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之路。

“两个优先”,公办园占比达68%

冬日暖阳下,在上埠镇中心幼儿园,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和泥、压印、捏制各类样式的玩物。

这是江西省第一所乡镇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办于2006年9月,其前身是一所民办园。为让山区孩子有园上、上好园,2012年,上埠镇人民政府出资457万元将其收购,经过4年多的精心打造,办园条件和水平都大幅度提升。

村民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也随之改变。

“以前不少学龄前儿童都待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现在孩子刚到两岁半,家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送到园里来。”上埠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黄璐介绍。

和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县区一样,芦溪县学前教育底子十分薄弱,直面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三大难题,该县首先将构建农村普及普惠学前教育体系作为发展重点,着力提升适龄幼儿入园率。

为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县人大开展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县教育、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每个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或设幼儿教学点”的思路进行重新布点,启动公办园建设一揽子计划。

“加大财政投入,优先在贫困村建设幼儿园、优先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芦溪县教育局局长聂志勇介绍,县里对公办园项目给予划拨用地,对纳入规划的项目实行土地预留政策,以提升适龄幼儿入园率为发展重点,构建农村普及普惠的公办学前教育体系。

随着工作的推进,芦溪县将学前教育纳入乡镇、部门科学发展考核内容,落实各部门责任,量化发展任务。

芦溪县政府教育督学汤小凤介绍,新建幼儿园实行县委常委挂点督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人马、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奖惩办法”的“六个一”推进机制,为建设一批优质公办园提供保障。

此外,芦溪县还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汤小凤介绍,该县对公办园实行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均经费财政拨款,县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以上。

目前,芦溪县已建立起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独立园为主体、幼儿教学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发展模式。公办园数量从2011年的1所增至94所,占比达6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

“管服并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8%

随着一所所公办园在芦溪县建立起来,当时还是民办园园长的易志军,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参观学习活动中,颇受触动。

“我原来的幼儿园和现在的幼儿园相比,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参观完公办园后,易志军主动将自己幼儿园里的孩子全部送往新建的公办园。

在大力构建公办园体系的同时,芦溪县“管扶并举”,将更多的民办园办成普惠园。

“一批公办园建起来了,家长自然而然会去选择优质公办园,劣质民办园就会被淘汰掉。”聂志勇说,“同时,我们对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等扶持政策。”

这几年,芦溪县一方面开展“民办幼儿园达标工程”,两年为期,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关闭一批,累计淘汰39所、关闭144所;另一方面出台《芦溪县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民办园实行分等级认定,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标准每生每月不超过480元,并由政府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此外,芦溪县还从办园条件、师资持证、师资配备、等级晋升4个方面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2万—10万元奖补。并且,普惠性民办园建设项目享受公办园同等优惠政策。

“为提高民办园管理水平,我们通过派驻公办园长和优秀教师,将公办园管理理念带到了民办园。”汤小凤介绍,派驻的公办教师在服务期间的工资待遇由县财政负担,近年来共派了28位教师。

一系列举措下,最终,除城区两所收费相对高些的民办园外,其他民办园均被纳入了普惠性民办园范围,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8%。

强师资抓管理,守住质量生命线

“近3年,我们镇分配到80多名县聘园用的教师,稳定了幼教队伍,同时提高了保教水平。”在银河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陈薇介绍。

从教10年来,陈薇一直为幼师待遇低导致队伍不稳定而犯愁,直到近些年,县里主动改革创新,通过建立幼师自主培养、聘任补充、待遇保障等机制,突破了师资建设瓶颈。

芦溪县以县为主核定幼儿园岗位数量。一方面继续扩大公办园在编教师队伍,通过定、招、转扩充在编幼师,使在编幼师从原来的45名增加到169名。同时,每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50名学生委托高校培养,培养本土幼师,使幼儿园教师招得来,留得住。

此外,芦溪县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县聘园用的方式补充教师。目前,通过县聘园用招聘了160名非在编专任教师,计划明年达到240名。

“最让老师和幼儿园受益的还是兜底保障机制,实施后,非在编县聘教师的收入翻了番。”陈薇说,县财政出钱,这些老师不仅享有每人每年不低于4万元的待遇保障金,还享有“五险一金”。

“自主培养”+“县聘园用”,此举不仅筑牢了教师队伍质量门槛,还让更多有志于从事幼教事业的非在编教师有了盼头。

队伍稳定了,芦溪县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提高保教水平上。

“以前我认为幼儿园就是跑跑跳跳,对区角建设、添置大型玩具的事不甚了解。”王绍贞刚从宣风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一职转到银河中心幼儿园担任园长,她坦言以前幼儿园归中心小学分管,自己作为管理者,在资金、设施、教师队伍等方面都很少考虑幼儿园的专业性。

改变始于2018年9月,芦溪县启动镇村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变中心校管理体制为镇村一体化,充分发挥中心园辐射作用,加强对村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王绍贞介绍,通过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管理独立等改革措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直线上升。

一系列改革下来,作为分管业务的中心园副园长,陈薇变得更加忙碌了,她成了全镇幼儿园的“教学教研指导员”。县里还组建了推进幼儿园片区教研的科学保教团队,陈薇也是核心成员。

“以前哪里有教研意识啊,现在幼儿活动安排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都会研讨上大半天。”进入保教团队两年来,陈微走遍了县里的每所幼儿园,入园指导、送培下乡,她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教学教研是幼儿园的生命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2月17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