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高职图书馆如何助力优质校建设

作者:本报记者 却咏梅 发布时间:2018.05.28
中国教育报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大学图书馆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有些图书馆设施陈旧,条件差,买了很多书但借阅率很低,有的教师3年没有进过图书馆……”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高职图书馆发展论坛(2018)上,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说,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在优质校建设中,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

此次论坛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主办,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承办,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共设置了“专家报告”“院长论坛”“青年馆员论坛”“馆长论坛”“百秒畅坛”等7个环节,以“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职图书馆主管院长、图书馆馆长、青年馆员等近千人聚集一堂,围绕高职图书馆与优质校建设、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高职图书馆与法、智慧服务与智慧图书馆等热门话题共谋发展大计。

论坛上,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运政教授做了《特色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报告》,山东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伏立霞分享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采访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陈笑缘谈了《构建“五位一体”特色空间,创新智慧化服务模式》等。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用一个字形容——破,两个字——真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馆员苗安影坦言,一共17名馆员,平均年龄44岁,50岁以上的有6人,但没有一个图情专业馆员。虽然如此,大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八点读书”阅读推广活动,每天8点钟在微信上推荐一本馆藏图书。他们还尝试了“书—专题—展览”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比如把荐书和诗歌朗诵会、手工艺作品展相结合,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中服务重构的试验田,受到师生欢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馆长助理廖建威告诉记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培育95后—00后高职读者的阅读兴趣,它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两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与信息化时代智能服务结合起来,吸引年轻读者聚合到图书馆来。比如,在有限的图书馆空间外侧,打造了一组极具时尚气息的创阅书廊,并通过体系化的漂流系列活动,让每本漂流读物记录下捐赠者的所思所想。还打造了一个户外空间,支持7×24小时开放,服务不同时段的读者群体,实现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无缝接入。”

为了给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此次论坛开展了学术论文和应用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244篇,服务创新案例129件,参与投票超过50万人次。现场揭晓了论文征集奖项、案例征文奖项和人气案例,同方知网职教职培事业部总经理匡惠华还发布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研究热点综述报告(2017)》。

“面向优质校建设的高职图书馆,需要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匡惠华说,知网围绕图书馆开展了科研服务、专业建设服务、行业产业服务、特色资源建设服务、导读服务,形成了针对性的“资源+平台+服务”的图书馆优质服务模式,比如CNKI研学平台,可以进行深度阅读、笔记、交流、个人知识内化管理,并提供动态、交互、图谱化的阅读模式,构筑探究式学习环境,助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

谈到图书馆的未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初景利说,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是大势所趋,但图书馆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以人为本、融入人的智慧。目前,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促进了师生的深度学习,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和创新思想,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技术和创新服务于师生。

新闻链接:    

高校图书馆探索知识服务新途径

本报讯 (伊湄) 近日,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图情界、科研界的7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图书馆前沿理论与实践、大数据与“一流”学科建设、IR建设、新图书馆时代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袁青介绍说,该校在去年10月提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其中一条就是要“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表示,图书馆人应该重新审视图书馆的核心和价值,以创新的服务和资源重塑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霞介绍说,通过对各个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数据统计发现,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信息服务、情报分析、用户研究等已成为各大图书馆提高服务能力、助力“双一流”的重要方向。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28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