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的一位教师日前致信本报,提及身边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年轻教师没有朝气,完成基本教学工作后对其他事情一概没有兴趣,老教师则“躺平”了吃“老本”。“教师身上没有生气,还怎么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这位教师如此发问。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也不是一个新问题,却被反复提及。有人称其为“佛系教师”,因为他们不关注名利、不“内卷”。也有人认为“佛系教师”消极避世,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应对挑战的一种表现。这种差异化认知体现了什么?能不能当一个“佛系教师”?“躺平”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教育发展有何影响?不妨看看本期三位教师的观点。
《中国教师报》2025年10月2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