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决策者说

答好“三问”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作者:朱葆荣 发布时间:2020.06.22
中国教师报

宝应县地处江苏腹地里下河地区,是传统农业大县。现有农村幼儿园39所,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69.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0所,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79.4%。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近年来,宝应县坚持乡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克服农村学校“空心化”、骨干教师流失、素质教育推进乏力、特色文化不鲜明等问题,紧紧围绕建构乡土课程体系,均衡乡村学校软硬件基础,做强乡村教师队伍三项任务,回答好乡村教育“教什么”“怎样教”“谁来教”三个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

开好“三种课”,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回答好“教什么”。秉持“一校一文化、一生一特长”的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宝应县有效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与管理。开齐上好“国”字头各类课程。依据国家、省课程实施方案,各学校充分吸收、规划,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弹性。同时,通过“绿色飞行监测”“双值导周点评”“月典型调研”等方式,加强课程管理,保障规定动作不走样。

深入开展“农”字头课程资源。深挖乡土文化资源,全县成立5个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项目共同体,全力实施“一园一课程游戏化项目”工程。通过龙头园带动、共同体推进、评价考核激励等措施,孵化出夏集镇“小农庄”、曹甸镇“润泽教育”等省市园本课程项目13个。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鼓励各学校开展市级“十佳百优”精品社团建设,建成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西安丰镇中心小学“水晶娃娃莲湘队”、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京剧社等市级精品社团59个,建设数量、成效在扬州市名列前茅。

充分挖掘“红”字头课程资源。宝应曾是苏中抗日根据地之一,红色资源丰富。曹甸镇中心小学立足于新四军苏中军区在曹甸镇创办苏中公学的历史,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打造出省级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苏公”文化;柳堡镇中心小学依靠柳堡镇革命老区的优势,以电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为原型,创立了市级精品社团“小小二妹子”民兵班……红色教育在全县城乡校园遍地开花。

做实“四件事”,夯实乡村教育基础,回答好“怎样教”。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让乡村学校“靓起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园改薄工程,将大运河以西的原中港镇初中划入县实验初中;将农村小规模办学点并入乡镇中心幼儿园、小学、初中,实行“一镇三中心”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兴建、改建工程,推动室外运动场建设,农村学校基本实现运动场地塑胶化。走遍宝应城乡,最美、最气派的建筑是学校,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

实施信息化工程,让农村学校与世界“连起来”。宝应县累计投入近亿元,推进录播教室“镇镇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建成了扬州市“智慧校园”37所、“智慧课堂”19个、“教育装备示范校”54个,全县教育技术装备逐步达到江苏省定一类标准。

实施质量攻坚工程,让农村农民“富起来”。围绕服务地方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本土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实施订单招生、订单培养。“十三五”以来,累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5000余人。实施富民强能计划,近5年来累计招收新型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近4500人,每年举办各类农副业培训班2000多期,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推广农村科技示范项目10多个,形成了“特种水产养殖”“有机梨种植”等一批“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加快了本地农民全面奔小康的步伐。

实施扶贫关爱工程,让留守儿童“笑起来”。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构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乡村图书馆、乡村少年宫建设。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下学接送困难问题,实施了校车安全工程,成立了专门的校车服务公司,购入国标校车42辆,满足了800多名农村孩子上下学的需求。

着力“两个字”,有效遏制乡村教师流失,回答好“谁来教”。人才支撑是教育得以发展的最大保障,但近年来,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宝应县面临着骨干教师流失的窘境。围绕农村孩子“谁来教”的问题,一是在“配”字上着力,解决好队伍结构优化问题。多渠道“招”,采取每年招聘两次的方式,并与省内高校合作,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程。多形式“调”,针对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和年龄老化等问题,逐年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城乡交流、镇内交流等方式,均衡配置音体美等技能学科紧缺教师。

二是在“培”字上着力,解决好队伍培养问题。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网络,先后举办学历班、普及班、提高班、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等,涉及37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有22万人次,占比59.3%;坚持实施青年教师“一三五强基工程”,助力青年教师达成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骨干的成长目标;重视乡镇骨干教师培养,成立了23个名师班、31个骨干教师“带教送教”团队,组建了市级语文、英语学科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2016年以来共新增22名省市特级教师,其中10名是乡村教师;近两年新增正高级教师6人,其中乡村教师3人;现有1290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其中乡村609名。

下一步,宝应教育人将以乡村振兴为使命,进一步推进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化、城乡师资配套均衡化、城乡内涵提升均衡化、教育发展惠民化,为支持“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24日第1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