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担当与作为

作者:杨永厚 发布时间:2019.07.17
中国教师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时代责任,而如何肩负使命、有所作为,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政治站位高。思政课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仰,带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善于站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政治高度,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做党的方针政策的拥护者、传播者和执行者。

第二要有新思想新思维。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新的科学思维方法,以科学、开放、创新、缜密的思维去教书育人。

第三要开阔新视野。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要善于用新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分析历史、看待国际变化,善用科学、发展、全面、比较的方法去看问题。

第四要严格自律。思政课教师自身就是德育的“活教材”,言行举止就是学生参照的一面“镜子”。为人师表,榜样示范,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优势。因此,必须积极传播正能量,做到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学校与社会保持一致,发挥教学的功能。

第五要健全人格。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尚的人格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感召学生,做学生喜爱、敬佩的好老师。

思政课具有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以及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要发挥好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思政课教师就要强化改革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树立教学的育人导向。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把握思政课的特质,把政治认同放在突出位置。课堂上,教师要把原理讲清,把学理讲透,以理服人,要用科学的理论打动学生。

二是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原则。思政课包含丰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科学理论,是润泽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熔铸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品格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内容丰富、体系健全、理论科学的优势。同时,要把科学的理论传授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开启奋斗人生。

三是做到规范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对思政课的设置、管理、实施,国家作出了科学严格的政策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考核等,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恪守的规范。同时,在遵守规范化要求的前提下,教师更应依据学科特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施教,释放思政课独特的育人能量。

四是探索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学习新理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新方法,在教学中围绕学科素养的培育,聚焦社会热点,确定学习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情境、实践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思辨、总结;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学中思、学中悟、学中做。

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善于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利用好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教学新载体。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方法,实现纸质笔试、行为表现、量化考核、定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导向、促进、激励作用,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良好思想品德、健康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培养、提高与形成。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7月17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