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以实效性为准则改进教师培训

作者:肖俊泉 发布时间:2019.05.21
中国教师报

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而教师培训的质量决定着教师的质量。衡量培训质量的首要准则是实效性。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不唱高调、不空谈理论,不追求“高大上”,而是应该“接地气”“受触动”“用得上”,让教师在一次次的“拔节声”中感受着、欣赏着自己的成长。这样的培训似乎有点慢甚至有点“土”,但“含金量”高,效果实实在在。

围绕教学困惑开展培训。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既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领域,也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阵地,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如何实现以学定教,教师困惑最多,问题也最多。而这样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切入点。

从先讲后练到先学后教,不是简单调整顺序,而是改变结构,通过结构改变实现效率提升。但如何先学,先学就是先看书吗?又如何后教,后教就是后讲吗?对于这样的困惑或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要开展小切口的专题培训。

在开展专题培训过程中,要让教师理解先学是试一试、做一做,先学不是也不可能全部学会,而是会的做出来,不会的标记下来,而且先学的必要条件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脚手架”,脚手架必须简单、根本、开放。简单是让学生感受到好学而不是难学;根本是找到“慧根”,厘清思路而不至于一团乱麻;开放是鼓励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而不是无限靠近标准答案。还要让教师明白,后教不是后讲,而是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关于先学后的分享,是师生之间对于先学环节关键信息的对话,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本质是“讲给别人听”。当然,也要让教师明白,后教也包括该教的必须教。

这样的培训有道有术、有骨有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培训。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这是说教与研的双重重要,还要防止出现只研不训或只训不研的现象。教、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特别强调的是,教研不能离开培训,培训更不能游离于教研工作的主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教研和培训不通畅、不协调的“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因此,教育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改革需要把为教者设计转变成为学者设计,这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此从2013年起,河北省承德市把生本教育确定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为了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主要理念和操作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边实践边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大规模培训,参训教师达2000多人次。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使得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以教材为蓝本扩大阅读量,开展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所以,我们把语文主题学习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课题,既接受专家的教诲,以训促研,也搭建平台,开展本土名师的交流,以研带训。

围绕成长阶段开展培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成长需要,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也应该不尽相同。承德市探索建设五级梯队培养体系,按照杏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塞外名师、特级教师的发展序列,构建相应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

对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新教师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学习、拜师学艺等方式,结合校本研修、自我研修进行培训;借助北京师范大学优质培训资源,启动实施塞外名师计划,设置专项资金,选派100名学科带头人开展高级研修,力求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本土教育家。

围场县木兰实验小学为建设一支有信仰、讲奉献、有能力、求发展的教师团队,构建了独有的教师课程,其中包括青年教师岗位提高的“青蓝工程”课程;培养所有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学科专题研究室”研学课程;培养名优教师的“名师工作室”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22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