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味觉里的乡愁

作者:王新有 发布时间:2019.01.29
中国教师报

一到冬天,乡下的母亲忙完了家里地里的农活,便携着沉甸甸的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赶到离家50多里的县城——儿子居住的家属区。她不是嫌漏风的乡下老屋避不了寒,不奢望赋闲的冬日到城里享几天清福,而是丢舍不下对儿孙的牵挂,急着给他们送达过冬的吃食。

母亲从乡下到县城,总要拎大包提小包带一大堆乡下自己种的蔬菜。尽管我和妻子在母亲的耳根旁唠叨了好多次,“以后来县城,不要带东西,你的腿脚不利索走路吃力,再说你带来的东西,县城里都买得到”。母亲表面上答应了,其实行动上并没有落实,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怎能阻挡呢?母亲说城里菜贩子的菜不新鲜,是用农药化肥催生的菜,吃多了身体受损。她不知道什么叫绿色食品或无公害蔬菜,但她懂得乡下自己种出来的菜就是好菜。

母亲每年都要喂养一大帮小鸡,而自己舍不得吃鸡蛋和鸡肉,逢节假日总要托人把鸡和鸡蛋捎给我们,一再叮嘱“少吃城里买的蛋和肉”。到了端午节、中秋节,她还把自己亲手做的包子、凉粉提前送到城里,让我们在美味的传统吃食里感受乡间浓浓的节庆喜气。

母亲此次进城带的东西可不少:半袋子豆面、一塑料罐浆水、一坛腌菜、一罐辣酱、一桶清油。在乡下,庄户人家因冬日吃不到新鲜蔬菜,霜降过后就开始储蓄冬天的吃食,家家户户把地里种植的大白菜用开水烫熟后,撒上盐和花椒,放在大缸里,上面压一块石头,做成腌菜。再把红绿辣椒洗干净,掏掉椒籽切细,与花生、芝麻放在油锅里一炸,最后放入菜坛做成辣酱。冬日,一家人盘膝坐在暖和的土炕上,炕桌上摆一碟腌菜、辣酱,打发一天的时光。

母亲不知道,儿媳和孙女是不爱吃腌菜的。妻子和女儿自小生活在县城,没有乡下人家过冬的生活历练,只有我是从乡下泥土里滚爬出来的,至今存留着乡下人家过冬的记忆。母亲也不知道,乡下过冬的吃食而今并不是稀缺货,在县城的小饭馆里花几十元钱就可以饱餐一顿。时下的生活,吃食极大丰富,原来的家常美味小吃已成为商品在大街小巷兜售。人们花钱吃它,似乎只是在寻找一种味觉的记忆,寻找那些离失的乡愁。

母亲丢下带来的东西,歇了一口气,吃了顿简便的午饭,便匆匆赶回乡下老家了。看着母亲带来的腌菜、浆水、豆面、辣酱,我陷入了沉思。我想,母亲带来的这些简便吃食,并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冬日饱肚,更重要的是一种乡下农家沿袭多年的习俗,相互间送点自产的东西,也让亲朋邻居尝尝鲜。

如今故乡变了,人变了,昔日的土炕、老屋、土墙、炊烟勾勒出的一幅幅乡村风俗图,已经渐渐淡出了我生活的视野。作为农家子弟的一员,我只能在内心深处固守那份古拙、厚实、守旧、苍老的故乡模样,让这种意象存留在脑海,让这种垂恋故乡的情怀铭刻于心坎。

母亲送来的吃食,不正是那些味觉里的乡愁吗?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和政县达浪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1月30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