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魏海政 发布时间:2025.10.31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10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邢顺峰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山东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规划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到94.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强省建设全面发力、阔步前进。

邢顺峰介绍,山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坚定有力,山东学子肩上有责、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力。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思政体系,打造了“同城大课堂”“首课负责制”等品牌,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创新全环境立德树人,整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真正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五指成拳”的育人合力。5年来,全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5.2个百分点,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3.5个百分点。

山东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打赢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攻坚战,擦亮了职教创新看山东的金字招牌,实现了高等教育筑峰起势的系统跃升,大力推进一流学科“811”项目建设,山东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A类行列、增长131%;目前全省有2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192个学科进入前1%。

山东聚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教育成为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得益于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发展,目前高校集聚了山东60%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60%以上国家级领军人才、70%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校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逐条分析重点产业链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产业急需专业点1837个,理工农医类在校生占比超过61.6%,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超过390万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级,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中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全省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2.8%,转化金额过亿元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邢顺峰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教育厅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实施“十五五”教育发展,努力当好教育强国建设“排头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教育贡献。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