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作者:高杭 发布时间:2020.08.06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需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教育改革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与耦合性;推动协同治理,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多方协同体系;凝聚改革共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加快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在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指引。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将“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项重要经验,并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写入党章。这意味着改革工作的关注点已经从具体的政策措施层面提升到宏观的顶层设计层面,不仅着眼认识层面,也着眼实践层面,不仅注重政策目标与效果,也注重深层次的政策体系的结构问题、政策效果的形成机理问题,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根本上说,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由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是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多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们的教育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做到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分析问题、自觉解决问题。

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需要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不断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桎梏、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不断改进关键性薄弱环节。改革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分。有的矛盾和问题非常重要,对全局的影响很大,不重点解决好,其他矛盾和问题就无法解决,各项改革也难以推进。这就需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又要避免平均用力。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抓住贯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优先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

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是要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教育改革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与耦合性

社会改革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组成要素众多、相互联结耦合的体系。要用系统思维认知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的深化改革,将全面深化改革视作是一个由若干领域的改革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有效处理各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在局部谋划改革的过程中保证各个部分的结构在整体中保持平衡;要把它们的相互联系看作是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统筹兼顾改革涉及的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各项体制机制,研究每一个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联性与耦合性,由此做出既能立足于整体,又能兼顾各个部分的改革方略。与过去相比,当前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正因如此,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坚持整体推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方向上目标一致、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产生共振效果。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服务于党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需要遵循整体和全局的内在要求与价值准则。同时,作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关键部分,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应当居于优先地位。从教育改革的逻辑看,教育改革本身也是一场全面、系统、多维的庞大改革实践,不仅涉及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就业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而且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教育学段,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以及德智体美劳多重教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多方协同问题。从直面学前教育“短板”,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到开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着力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党和国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科学部署,制定了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应当看到,对改革举措的关联性与耦合性的把握不可能无师自通、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反复的认识过程。这就需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是要践行协同治理,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多方协同体系

协同是指一个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产生合力,形成共同作用的效果,从而达到系统整体效能大于各组成部分效能之和的目的。根据协同理论,协同的重点是处理好系统内不同组织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协同治理是由关心同样问题或受同样问题影响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活动,行动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承担跨越边界的责任。协同治理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展开活动,解决单一组织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实现共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改革单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单方面努力难以实现突破,需要冲破传统的“部门思维”与“隧道视野”,加强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配套,有效整合分散配置在教育、市场、财政等各领域各部门的多种改革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2013年12月,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此后,2017年8月,为了更好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建立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的国家机构改革的问题,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在国务院部门设立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进一步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统筹调配资源,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分散交叉,使党政机构职能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保证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调联动。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教育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等。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明确了若干改革方向,其中明确指出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切实解决多头分散、条块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动的问题。并特别提出要在教育文化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重点攻坚、抓好落实。

教育改革更加需要秉持系统性与协同性的思维方法,妥善协调、处理教育行政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教育行政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与治理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利用多方主体所掌握的多种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形成协同合力,在行政部门、第三方机构、公民个体等多方主体之间加快构建以沟通、协商、合作为基本特征的,积极、广泛、灵活的教育改革多方协同体系。

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是要凝聚改革共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成功的社会实践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新时代的改革在强调以“做大蛋糕”为目标的增量改革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以“分好蛋糕”为目标的存量改革。应当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不同群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巨轮滚滚向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有更高期望,对分享多样而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了更强烈的期待,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将出现重大调整。当前,教育改革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与普通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阶层代际流动、个人价值实现、意识形态塑造等诸多议题具有直接联系;教育领域与市场经济领域、公共民生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教育改革往往涉及教育理念、市场逻辑与公平价值等多种话语体系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价值与利益冲突,形成共识的难度与日俱增。因此,教育改革需要凝聚共识,才能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全面成功。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善于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下大力气去凝聚共识,汇聚上下同心、协力共进的磅礴改革合力。

[本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高杭,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