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出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作者:樊伟 王丽萍 发布时间:2020.08.05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走好新时代教育长征路,我们要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突出抓好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热点问题

时代越是向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才能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是对事物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概括,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创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教育的重大理论代表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略,能够解释、回答和指导教育实践。及时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教育改革发展“九个坚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九个坚持”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经验的总结、规律的认识、理论的升华,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九个坚持”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现了历史继承和时代需要的有机统一、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实现长远目标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九个坚持”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必须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深刻领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党用90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深刻规律,必须始终坚持下去,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深入研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理念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五育并举”和“六个下功夫”,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立场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向学生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真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师收入总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标准不高,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把握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统筹处理各种矛盾,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强素质、提质量、促公平转变。

处理好价值导向与评价标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五唯”是对我国教育评价观存在的弊病的高度概括,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只有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领域,全面梳理、分析、评估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层分类研究改革的思路举措,形成完整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框架,才能发挥教育评价正确的价值引导作用。

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开放办学的关系。当今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关注中国教育目前所处的复杂环境,处理好中国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我们要在世界教育的坐标中明确定位、看到差距,发挥好开放对改革的辐射倒逼作用,在开放中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教育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能力,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融合。

处理好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家庭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当成为铸魂育人的大熔炉,精心播种和培育真善美,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党委政府要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服务、主动揽责,为学校解决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协调好各方责、权、利方面的关系,建立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机制、多种技术提供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处理好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关系。教育质量关系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教育增量已到一定程度,教育发展依靠数量的扩充显得动力不足。新时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优化,依靠教育体制结构改革带动教育内涵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处理好均衡发展与重点突出的关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变革与改进。我国教育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公平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将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到学校和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我们不仅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还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教育是民生之基,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研究解决好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问题。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7%,进入后普及时代。虽然“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健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监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研究解决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问题。义务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要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

研究解决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责。但当前职业教育并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不容忽视。我们要尽快完善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各类人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研究解决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以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我们要探索和有效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维护高校招生的公平正义。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探索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让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改革成果。

研究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育才由育师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在逻辑上一脉相承,在要求上一以贯之。根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为1673万人,这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要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要改进教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樊伟,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王丽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